2020年1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速为-13.3%,较上季度下降15.3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为-2.9%,较上季度下降6.2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132亿美元,较往年同期下降597亿美元。进、出口增速齐降主要由于1-2月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内生产和商品交易大面积中中断。进口增速下降幅度低于出口,这是由于往年同期进口基数较低,捐赠物资和食品进口增长,以及疫情冲击前采购的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到港等方面因素的反向作用。3月随着国内加速复工复产,进、出口增速较1-2月明显好转,但同比依然是负增长。1-2月,服务贸易逆差为3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亿美元。考虑到2月底以来,疫情先后在日韩、欧洲、美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暴发,且目前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预计疫情可能使得2020年中国出口的外部需求急剧恶化和进口中间品供给中中断风险增加,进而拖累外贸增长。
一、全球贸易运行态
预估1季度全球贸易增速下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19年4季度全球出口总额4.45万亿美元[2],同比增速为-1.5%,较上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但仍然维持负增长。2014-2018年,CEEM中国外部需求指数(简称CEEM-PMI)[3]与全球贸易表现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020年1月该指数在中美一阶段协议和英国正式脱欧、不确定性消除等利好消息带动下反弹至49.8%,显示中国外部需求环境在1月有所好转。然而,1月底中国湖北暴发新冠肺炎疫情,随着防控措施的不中断升级,国内生产中中断,跨境贸易本钱增加,中国出口受到较大影响。3月初中国度过疫情高峰期,但疫情相继在亚洲、欧洲和美国暴发,导致1季度全球生产活动出现不同程度暂停。3月CEEM PMI指数较2月下滑2.8个百分点,也显示中国外部需求快速恶化。根据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猜测,2020年中国外部经济将陷进衰退,全球贸易预计大幅下滑,下降幅度甚至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
二、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滑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季度,以人民币计,中国出口总额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以美元计,千航货运 空运价格,出口总额4782亿美元,同比下降13.3%,较上季度2.0%的同比增速下降15.3个百分点。其中,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7.2%,3月出口同比增速为-6.6%。
分地区看,2020年1季度中国对14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均大幅下滑。其中,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出口增速分别为-25.1%、-28.0%、-16.1%、-17.3%,明显低于总体水平。对东盟、中国台湾、金砖国家出口增速高于总体水平,但出口增速的下滑幅度也比较大。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为-0.1%,较上季度减少20.1个百分点;对巴西和俄罗斯出口增速较上季度分别下降29.1和22.1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其他贸易虽仍维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下调。[4]1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速为-13.3%,较上季度减少15.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为-19.2%,较上季度减少10.7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同比增长1.7%,较上季度减少19.6个百分点。从贡献率上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1季度出口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8.0%和43.5%。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低于一般贸易,反映了疫情冲击下,加工贸易这种跨境分工的生产方式敏感性更高。
分产品看,1季度,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均较上季度大幅下降[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上季度减少14.7个百分点,为-13.7%。特别地,机电产品中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减少10.8个百分点,为-12.3%。1季度,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出口同比增速依次为-14.7%和-11.5%,较上季度下降17.5和11.0个百分点。从贡献率上看,1季度,机电产品、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和其他产品出口对总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60.3%、19.9%和19.8%。
中国出口由外需和出口市场份额决定。从定义式看,中国的总体外部需求增速(不含中国的全球进口增速),与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增速(同样不包含中国市场),两者之和大致决定了中国出口增速。这两项数据均来自中国贸易伙伴提供的数据,有利于排除虚假高报的干扰。
估计受疫情影响1季度外需增速较上季度快速下滑,且主要出现在2月底以后。一方面,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滞后一期较上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滞后一期值与来自WTO提供的不含中国的全球进口增速(外需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89,能较好地预见外需增速的变化。2020年1月至3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滞后一期分别为50.1、50.4、47.2,均匀值为49.2,较前3个月下降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增速也较前3个月大幅下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增速与外需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9,表明中国新出口订单PMI指数能较好地预见外需增速的变化。2020年1月至3月,中国新出口订单PMI指数同比增速依次为-44.6%、-64.8%和-65.4%,均匀水平较前3个月下降8.4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1季度出口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大概率下滑。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能够反映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季度指标在2015年3至4季度上升到14.8%的高位后进进窄幅波动期,且出口市场份额时间序列的变化主要来自季度差异。然而,1月底中国湖北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导致春节假期较正常情况延迟一周,海运费,全国大面积停工停产。2月底、3月初,21省规模以上产业企业复工率超过80%,但仍有不少中小企业生产未全面恢复。更重要的是,2月底海外疫情暴发,部分企业供给中中断,企业生产进一步受影响。这些因素将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疫情对中国出口产品份额的影响大概率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预计中国出口产品份额将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原有水平),然后再回落到正常水平。
三、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大幅下滑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季度,以人民币计,中国进口总额3.2万亿元,同比下降0.7%;以美元计,进口总额465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9%,较上季度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1-2月进口同比增速为-4%,3月进口同比增速为-0.9%。1-2月进口增速下降主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内生产和商品交易大面积中中断。进口增速下降幅度低于出口,这是由于往年同期进口基数较低,捐赠物资和食品进口增长,以及疫情冲击前采购的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到港等方面因素的反向作用。3月随着国内加速复工复产,进、出口增速较1-2月明显好转,但由于疫情在海外蔓延,外需下滑和进口供给受损冲击国内经济增长,导致3月进、出口同比依然是负增长。
分地区看,1季度,除东盟、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外,中国从其他贸易伙伴进口均下滑。其中,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进口分别下降3.6%、14.7%、4.2%、5.7%、32.6%。然而,从东盟、俄罗斯和中国台湾进口仍然保持正增长。其中,从东盟进口同比增长8.8%,较上季度减少5.1个百分点;从俄罗斯进口同比增长19.9%,较上季度进步23.6个百分点;从中国台湾进口同比增长2.1%,较上季度减少6.6个百分点。未来中美一阶段经贸协议和中俄能源产品长期采购协议等的执行意味着中国进口增速的下降可能要比出口更为缓慢。
从贸易方式[6]看,1季度,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速为-1.1%,较上季度减少9.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为-5.9%,较上季度进步3.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同比增速为-2.2%,较上季度减少4.8个百分点。从贡献率上看,加工贸易是拖累1季度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对1季度进口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9.5%、51.8%、18.7%。
分产品[7]看,机电产品、肥料、塑料、纸浆、锯材、合成纤维纱线进口受疫情冲击较大,拖累总体进口增长。1季度,机电产品进口增速较上季度减少5.1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为-2.9%。特别地,机电产品中高新科技产品进口同比增速降至-0.3%。矿物肥料及化肥、低级外形的塑料和纸浆-锯材-纺织纤维纱线及制品进口分别下降24.8%、13.2%和7.6%。1季度,农产品、铁矿-铜矿-铁材-铜材、煤-油-自然气、医药材及药品、自然及合成橡胶进口维持正增长,进口同比增速依次为8.9%、8.1%、3.9%、12.6%和7.1%,其中煤-油-自然气较上季度进步12.0个百分点。
四、1季度经常账户大概率呈现逆差
1季度,货物贸易顺差下降。以人民币计,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为983亿元,同比下降80.6%;以美元计,顺差总额为132亿美元,同比下降81.9%(上季度增速为-3.4%)。其中,1、2和3月货物贸易差额分别为-35、-35和199亿美元。从贸易方式看,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1季度,一般贸易差额为-71亿美元,较往年同期下降396亿美元;加工贸易差额为466亿美元,较往年同期下降265亿美元;其他贸易差额为-267亿美元,较往年同期回升31亿美元。
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缩小。1-2月,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为32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4.8%,较上季度下降15.2个百分点。其中,境外旅行服务逆差为30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4.8%,较上季度下降13.2个百分点。按人民币不变价计,2019年4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为-0.1个百分点,低于往年同期值。预计2020年1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将进一步下降。
五、外贸展看
预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降幅将超出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基于贸易引力模型,贸易增速与双边国家的GDP增速、贸易本钱变化呈线性关系。从外部需求看,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均持悲观态度,2020年中国外部经济大概率将陷进衰退。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看报告》称,全球经济可能经历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收缩3%,发达经济体下降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降1.0%。4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报告,预计新冠疫情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13%-32%,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下滑幅度。
中国事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8年)、第二大进口国(2018年),出口中54.9%为中间品(2015年),进口中70.5%为中间品(2015年)。这意味着中国外贸与全球贸易表现呈现较高的联动性。假如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当,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降幅将在20%以上(对应2009年1-3季度)。考虑到2010-2017年中国货物出口年均拉动了近1亿人次的就业,这意味着约2000万出口相关就业将会受到影响。假如进一步考虑疫情导致的物理隔离和供给面冲击,中国出口增速将面临更大的下滑压力。从历史经验看,疫情发展的拐点与经济数据的拐点基本同步。未来中国外贸增长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还是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
[1] 本季报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而按贸易方式、产品和地区等分类的子项贸易数据则来自CEIC数据库。事实上,CEIC数据库中的外贸数据也来自中国海关,但由于海关事后对已公布的贸易总额数据进行了修正,而CEIC并没有完全同步调整,导致二者略有不同;对于按贸易方式、产品和地区等分类的子项贸易数据,海关未表露修正后的数值,因此海关统计月报数据和CEIC数据库一致。总体上,两个数据来源中外贸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主要结论影响不大。
[2] 除非特别注明,下文贸易数据单位为美元,增速为同比增速。按人民币和美元计价增速的差异来自于汇率变化。
[3] CEEM PMI指数是基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PMI指数构建的中国外部需求景气指数,该指数与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总体一致,但更侧重于反映中国的外部需求情况。
[4] 海关统计的贸易方式按海关监管方式进行划分,共有15类细项:1.一般贸易,2.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予的物资,3.其他捐赠物资,4.补偿贸易,5.来料加工装配贸易,6.进料加工贸易,7.寄售代销贸易,8.边境小额贸易,9.对外承包工程货物,10.租赁贸易,11.出料加工贸易,12.易货贸易,13.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14.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15.其它商品贸易方式。本报告中一般贸易对应第1项,加工贸易对应第5和6项,其他方式贸易对应除往1、5、6项的剩余项目。2019年4季度,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56.4%、29.9%、13.7%。。
[5] 2019年4季度,机电产品、七千航国际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其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59.7%、18.8%、21.5%。
[6] 2019年4季度,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为60.1%、20.3%和19.6%。
[7] 2019年4季度,农产品、铁矿-铜矿-铁材-铜材、煤-油-自然气、医药-肥料-塑料-橡胶、纸浆-锯材-纺织纤维纱线及制品、机电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依次为7.4%、8.8%、15.1%、4.9%、2.2%、44.7%。
延伸阅读: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 金砖国家经济】疫情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 中国经济】政策的力度和目标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 东盟韩国】复苏被疫情中中断,经济快速下行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 美国经济】或已陷进衰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