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的商人背后都曾有过第一桶金,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它的重要性,首先“第一”意义非凡,不仅能够证实你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能够成为第二、第三乃至以后形成良性循环的启动资金;是“桶”而不是罐,也不是缸,就说明它的数目是居中的。假如说“第一缸金”可能让人感觉以后就光享福就行了,假如说赚的是“第一罐金”的话,那就显得少了点,可能证实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有偏差,这一“罐”对后面业务的再开展也千航国际起不了多大作用。中国的语言魅力无穷,用第一桶金这四个字来作为一个商人的初步胜利,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假如是通过贸易贸易实现国之崛起的话,那它跟作为一个商人并无多大差异,无非这个国家就是一群商人的合集。作为靠贸易贸易做到大国崛起的标志性国家注定是英国无疑,那么对于英国来说,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赚到的呢?有人猜是产业革命,不,产业革命重在进步生产效率,为贸易提供充足的货源,以及提供更加顺畅的交通服务;有人说是建立海外殖民地,也不是,殖民地的建立更多体现在政治和军事层面。对英国来说真正的第一桶金实在是通过三角贸易实现的。
一听说这个名词,对历史哪怕只有一点点了解的人,也会立马联想到贩卖黑奴。确实,由于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历史资料中,对于三角贸易描述时都将重点放在贩卖黑奴题目上,甚至会引申出一些具体案例来体现三角贸易有多么的黑暗血腥。有人读到这里可能觉得我马上要转折了,甚至会问:“你的这篇文章是想为三角贸易洗白白吗?”我的回答当然是不!贩卖黑奴在三角贸易中的成分比例之高,血腥程度令人之发指,黑暗程度令人之唾弃,是任何人都洗不白的,是必须长久以来一直作为反面教材警示后人的,是作为一个文明世界尽对不应该再次重演的事件。
“那既然不转折,你是想在这个漆黑一片的黑奴贸易上再描黑一笔吗?”不,我也没那个时间。咱们今天要说的核心点是:既然黑奴贸易那么可恶,我们也都深进心底的了解了,除此之外,三角贸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了吗?我们能不能试着把占三角贸易尽大部分利润的这块黑暗的大石头,在唾弃它的同时搬开它,看看石头下面还有没有压着其他值得我们研究甚至学习的东西呢?比如说国际贸易。或许英国以三角贸易为出发点,将其进行拓展为全球贸易这一点对我们现代经济社会来说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国际贸易这个词对于当代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但对于16世纪到19世纪的人来说,确实是具有开创性的。咱们谈的是历史话题,而不是经济领域文章,假如谈一些宽泛的经济学名词,反而不轻易引人进胜,甚至会把想讲明白的道理搞的一头雾水,因此我们干脆用具体商品举例的方式,来方便大家理解英国所开创的这种贸易模式。
假设你从华北收购苹果,运往南方销售,收回本钱并获取利润后空车返回,你所赚的利润刨往运费,大致上所剩不会太多;假设你拿卖出苹果所收回的本钱加利润,购进当地的柑橘运回华北销售,那么你就以同样的运费本钱,收进了两倍的利润;再假设你同样从北方收购苹果,运往南方销售后购进柑橘,将其运往西北销售,再用更多的钱购进当地的小米运回华北再获利润,这就相当于你增加了1/3的运费本钱,获取了原先三倍的利润,这就叫三角贸易。实在你还可以再引申,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所谓“三角”并不是特定有三个点连成的贸易关系,而是区别于两点之间的贸易关系,代表的是多点贸易。
对于英国来说,正统的三角贸易是从欧洲装上产业产品运到非洲,用销售所得利润和本金购买黑奴运往北美,再获取利润后从北美购买当地特产,装满船舱运回欧洲销售再次获得利润。但是你要知道,对于当时航海业普遍发达的欧洲各大国来说,完成这一圈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也不存在什么贸易机密,其他有海外扩张能力的国家都可以随意的加进这个三角贸易区,比如说几乎与英国同步发展海外殖民法国。那为什么英国贸易开展的更好,所赚的利润更多呢?甚至英国的殖民地不仅比法国的大几倍,而且英国殖民地相较法国殖民地更加的稳固,英法之间在海外曾多次发生争抢战争,总是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这其中的道理和奥秘是什么呢?
实在总结起来就两点,而这两点又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地良性循环。我们下面就用最通俗的表达方式把这个命题给解开:第一点是英国把三角贸易扩展为全球贸易,而法国一开始是仅限于三角贸易,后来想扩展全球贸易没扩展开来;第二点也是核心点,英国对于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总是着眼于“硬开发”,而不是“软拥有”,这一点又反过来促进了第一点的全球贸易发展。不理解没关系,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当这个传统的三角贸易区有了其他国家的参与之后,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便不再仅限于三点之间。比如设想一下,你从欧洲把产业产品运往非洲销路怎么样呢?无非就是当时非洲的那些酋长阶层,也就是所谓贵族会购买,他们用什么购买呢?当地大部分国家还没有货币,就算有,这些欧洲国家也不会认可,那么一般就是用资源甚至人口来做交换,千航国际,人口就是黑奴,资源是矿山、木材之类的有开发意义的土地。那么一个酋长当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个钟表可能会感觉很稀奇,但是要知道三角贸易持续了长达300多年时间,期间欧洲国家到底往了非洲多少趟没办法数清楚,欧洲就那么多产业产品,酋长们的新奇劲头儿过往了怎么办?这一点可以总结为非洲对于欧洲的近代化产业产品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但是无论哪个洲的任何人对日常生活用品和消耗品的需求量永远是不间中断的。
因此英国在往非洲之前,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从印度采购棉花后到欧洲的棉纺厂进行加工,加工成的布料甚至衣物装上货船运往非洲,需求量瞬间变大。换上木材、黑奴运往北美,甚至还从种植园经济发达的北美的南部购买甘蔗,运往产业比较发达的北美北部,再收购加工好的蔗糖运回欧洲,把这些贸易环节都买通之后,英国的贸易要相较于还处在传统三角贸易的法国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全球化。
咱们再来看什么叫“硬开发和软拥有”,所谓的“硬开发”就是当英国拥有一块殖民地,英国的政策往往是无论对待当地的土著居民,还是对待从英国前往殖民地永久定居的英国人,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开发当地的土地,大力发展农业。这种拿殖民地当成家来经营的模式,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方式大相径庭。比如最早涉足海外殖民的西班牙,它就是到当地后马上开始找矿山,发现了金子就大力开矿,再把开发出来的金银铜铁一船一船的运回欧洲用于消费。所以当时西班牙的王室富的流油,同时花钱也如流水,最后钱也花干净了、矿山也挖干净了,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可以说西班牙在海外殖民方面占尽了先机,却远没有后发制人的英法发展的好。
那法国呢?固然也侧重贸易,不像西班牙那般竭泽而渔,但是法国对于殖民地的态度是一种标准的“软拥有”,就是对于法国人来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殖民地的土著,甚至觉得他们脏,离得远远的,单纯就是为了发展贸易赚取利润而来,至于你殖民地居民生活的好坏,发展的好不好与我无关,我就是为了多赚钱发展好我法国本土而已。这就导致托生在法国手里的那些殖民地极少有自身发展很好的,以前什么样,法国人走了还是怎么样,无非就是单纯被掠夺了财富而已,离心力非常强。
几乎同时到达美洲殖民的英法两国,英国人到了十三州就在那里真正的挥洒汗水、开发土地、种植农作物,城镇变得越来越多,英国殖民者也彻底在北美扎下了根。而法国占有面积比十三州大几倍的路易斯安娜,但他们往了之后一方面像西班牙那样寻找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从当地土著手里低价购进土特产运回欧洲,但是印第安人又能有多少土特产呢?赚的那点钱还不如与印第安人开战所花费的开销大。有时候法国人就不得不从英国殖民者手里购进农产品再销售回欧洲,千航货运 空运价格,但是这个利润已经是被英国人“扒往一层皮”了的,显然薄了很多。这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法国殖民者的产业在法国本土和英国殖民者的产业在殖民地当地之间的区别了。
英国这种对殖民地的“硬开发”,在三角贸易中的上风体现的更为明显。比如法国跟英国一样,同样是从非洲购买黑奴运往北美,但购买方都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者,购买黑奴为的是帮助自己开发土地、种植农作物,英国在北美洲南部的种植园经济是黑奴的主要消费市场。也就是说英国越往北美运黑奴,在自己本国赚取利润的同时,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也通过购买黑奴在北美的根扎的越来越深。法国固然赚取了与英国同样贩卖黑奴的利润,但是同时它也帮助解决了北美对于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帮助英国人在北美的扎根越扎越深。
有人可能会觉得,英国之所以能够从印度购进棉花比法国多一层利润,是由于英国的殖民地远大于法国。但是你反过来想,大家一起出海,英国国土面积只是法国的一半,英国的人口只是法国的1/3,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凭什么就比法国大?原因就在于这种良性循环,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会扎根一个地方,越扎根利润越厚,也就越有钱来拓展新的土地,而新殖民地越多,能够开展全球贸易的环节也就越多,从而也就更有钱。法国事左手拿一块,右手拿一块,当右手往拿的时候,左手这块有可能会丢掉。也就是说当法国有钱有闲的时候,它能跟英国的海外拓展速度保持一致,但是当法国本土有事的时候,它便会自顾不暇,甚至丢掉一部分殖民地。但是英国就不会,由于英国的殖民地和本土都是各忙各的,甚至当英国卷进世界规模的战争时,它的殖民地还能跑过来反哺宗主国,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至今有英联邦没有法联邦。
总之,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后,真正玩得转的英国登场才算有了质变,它不仅把双边贸易发展成三角贸易,后续还把三点扩展为N点,真正实现了贸易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西方标榜的所谓开启全球贸易而给世界带来的千航国际改变和进步意义中,离不开当时作为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辛劳付出和巨大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