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全国个体工商户活跃数回升至80% 政府应助地摊经济进市“
新闻 | 2020-06-05 14:51
文/戚梦颖
“疫情之后,恢复经济、恢复基本民生,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非常重要的。”
6月3日,《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战略合作的北大国发院举办格政第155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心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靖一与蚂蚁金融服务团体研究总监林晨共同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个体经营户复苏情况。
蔡昉分析,受国际疫情影响,我国的经济复苏或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对稳千航国际就业、保民生、促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吸纳就业,还会对市场起到鲶鱼效应,所以应长期保持鼓励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政策。
因此,蔡昉建议,
国际物流,各地政府应纾困救助,对小微市场主体进行补贴和帮扶,助其“零障碍”进市。同时,也建议高科技平台对小微个体工商户进行扶持。
当谈及“地摊经济”时,蔡昉以为,地摊经济是门槛最低的市场活动,对恢复难就业、易失业群体的基本生计更重要。地摊经济能尽快恢复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蔡昉也夸大,地摊经济并非“放而不管”,也非“一朝一夕”,要在科学治理、保证秩序的基础上长期放开。至于地摊经济是否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甚至会“走过头”、涌现“占道经营”,蔡昉表示,目前仍要具体城市具体观察,两权相利取其重。
具体而言,目前我国个体经济恢复了几成功力?
王靖一指出,总体上,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全国个体经营户的活跃数目回升非常迅速,表现出强大的活力,在3月上旬已回升至理想水平的80%。
进一步分析,王靖一从年龄、地区、城乡分布等方面解读了个体经营户在疫情期间的受冲击状况以及复苏态势。王靖一夸大,临时性经营成为“就业蓄水池”,缓冲了疫情期间的就业压力。
基于数据结果,王靖一提出三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经营本钱;二是维护活跃秩序、引导有序经营;三是重视技术创新,警惕传销、套路贷等市场风险。
那么,技术如何帮助个体经营户创收、成长?
林晨先容,截至5月底,全国大概有超过1200万家小店已实现V字反弹,同比增长超越往年同期。
在消费券的带动下,数字小店的收进流水周环比增长73.4%。林晨以为,消费券对小规模商家的帮助更大,87%的消费券流向年销售额30万元以下的小店,对其拉动效应可达2.97倍。
因此,林晨表示会进一步推动针对个体经营户的数字金融服务,并建议加强数字消费券对于个体户的支持,使数字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