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复兴,我们又能看到久违的“人间烟火”
新闻 | 2020-06-05 14:58
地摊经济的故事,还要从八十年代说起。那个时候,东风劲吹,人心浮动。做生意再也不是“投机倒把”,慢慢地成了社会新风向。这个时候,最轻易上手、投资最小的地摊,成功吸引了大批群众。进点货,打个地展,可谓门槛极低。
当时汹涌的“地摊雄师”当中,也躲着不少未来的风云人物。
1984年,中关村的街头,有个摆地摊的中年人。服装,首饰,鞋子袜子,可谓是进啥买啥,一概不挑。如今他的大名柳传志早就跟“联想”密不可分。
1987年,一个刚刚接手快倒闭工厂的42岁男人,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他就是娃哈哈团体董事长,宗庆后。
1994年,马云还是个年轻小伙,为了维持公司开支,也进了点袜子等杂物在义务摆起了地摊……
想必不少人印象深刻,当年跟在父母身后,穿梭在地摊其间。早上走走早市,晚上走走晚集。地摊的市井喧闹,包含着欢快新奇,
海运费,同样也承载着悠然记忆。
然而,地摊经济同样带来了重重题目。坐地行商,造就了杂乱无章。人声鼎沸,引来的是居民的怨言纷飞。从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明治理风”。就地摆摊,影响市收留,一并取缔。小贩营业战战兢兢,看见城管就慌忙收摊溜之大吉。至此,城市逐渐难觅地摊的踪影了。
而如今,这种局面率先被成都打破。
今年三月,成都颁布新政策:答应商贩占道经营
这条不起眼的规定,立即点燃了“地摊经济”的星星之火!仅仅几天内,成都多了无数摊位。衣服、首饰、餐饮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摊主中有全职经营的,有放工体验生活的,也有失业后补贴家用的。小区边,街道旁,瞬间多了熙熙攘攘。
截止5月底,成都多了2234个临时摊位,20891个活动经营点,新增了10万个就业岗位。
成都敢为人先,其他城市也不甘落后。5月份,南昌指定了100个街道开放夜间市场、南京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点、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城市紧随其后,纷纷放开对地摊经济的束缚。
地摊经济的火苗越烧越旺,连巨头阿里巴巴都慕名加进。
阿里旗下批发平台“1千航国际688”发布了一个“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为扶持全国三千多万的摊主进货、经营等提供700亿的免息赊购!
大伙忙得热火朝天,有关部分也顺势而为,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当中,不再将占道经营列为测评考核的内收留。
这将意味着,地摊经济全面松绑!
中华大地市井烟火气,也重新开始袅袅升起。
地摊经济既能让失业者重觅岗位,又能让低收进人群多一点经济来源。可能城市会脏一点,乱一点。但却能让无数人在灯火阑珊处,烟火奔腾间收获热和。仅凭这个,它的意义就注定非凡。
关怀民生,是体贴,是包收留。
直视问千航国际题,是自信,是强大。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