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pàn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1、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心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团体全力解决这个大题目,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往,从名称上亦留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中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天子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心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题目,能够较彻底解决,同时也有利于监察腐败现象。
2、公正裁决。《新唐书·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通判的地位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天子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天子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中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心官吏。
由于玩麻将游戏.\n里面到通判就没大官了.上往是什么官想知道比通判大的是什么官?没问通判是什么官
在宋朝,通判一般是指州府的主座,掌管家田、诉讼、水利和粮运等事项。
通判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从宋朝时期开始设立的官职,由于唐朝后期的武将专权,中心集权无法巩固,所以宋朝之初,为了防止州郡的权力太大,州郡就设通判,作为副职,宋朝的通判就是治理户口、民兵、赋役、钱谷、狱讼听中断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1、通判,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主座,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主座有监察的责任。又名同判(避讳)。官制始于宋朝时期,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辅,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2、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府或州,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捕等,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的地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该官职废除。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通判是州郡官的副职,是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可以说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心官吏。
官名。
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
地位略次于州府主座,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
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判通——通判——知州——知府 知府是五品,知州六品,知县七品,通判从七品。在古代,丞相、六部尚书王爷、总督等是一品抚台、道台、巡抚是二品,布政司是三品按察司是四品,知府是五品,知州六品,知县七品,通判从七品,是副县令级别
扩展资料: 以宋代为例,知府,东平府知府陈文昭等–副省级市市长
宋代在重要的地区设府,府的地位高于一般的州,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所以以州为地市一级,府应该算副省级行政级别。府的最高主座知府应相当于副省级市的市长。知府低于北西南三京留守司和东京开封府尹,但高于知州,一般由相当于正五品官以上的京官担任。
超过二品的京官被了,而叫做“判某某府”。下放到地方就不叫知府知州,泰安州知州–地级市市长按照州的职能,应该等同于现在的地市一级的行政级别。看施大爷恐怕也未必弄得清知府与知州的区别。通判黄文炳–副市长
通判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对应为副市长。举报宋江的反诗给蔡九知府的黄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从六品京官中委派。
无论知府、知州还是通判,理论上都算是临时性的差遣,不是常设官职。担任知府、知州和通判的官员的具体行政级别,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是由他们的寄禄官或散官阶反映出来。上面所说的正五品知府、从五品知州、和从六品通判只是个大致情形。作为临时性差遣的知府、知州、通判等,并没有确定的品秩。比方说,知州可以是低为七品,也可以高为三品。举个例子,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贬官后起复以正七品的朝奉郎知登州,而在哲宗元佑年(1089),苏东坡则以正三品的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