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拜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继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又随汉武帝到泰山、长城、河北、辽西等地出游,增长见识。任太史令期间,饱览朝廷藏书,并开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 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司马迁受此大辱,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发愤写作,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名著《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他的《史记》,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 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 十岁,在故乡。《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岁。窦太后死,汉地区冲突罢绌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 十二岁。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年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二十岁,游历各地。司马迁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著作史记做准备。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 二十二岁公孙弘为丞相,请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员。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二十三岁,为郎中。以考试成绩优异为郎中,即皇帝的侍卫官。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二十四岁,为郎中。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 。获白麟。司马淡始修《太史公书》。《史记》原计划记事止于此年。《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扣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