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起小雨。小麦越冬期前,雨大了可不是好事。徐淙祥放心不下,冒雨到田间察看后,拨通了视频电话。“假如持续下雨,可得防止田里积水,排水要及时。”视频那头,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乔玉强说,“眼下最重要的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要时刻关注苗情和天气情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1年,他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承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从那时起,徐淙祥每年都会试种10至20个小麦新品种。
加快实现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
本报记者 徐 靖 吕晓勋
太和县近年来深进推广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融合,以农业科技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躲粮于地、躲粮于技”让广袤田野孕育了新的丰收图景。
郭庙镇张浅村农户张存全,一共种了40亩地。“以前小地块耕作,机械不好找,收获也受影响。即便好年份,一亩小麦也只挣500元左右。如今,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播种、植保、收割等一条龙服务,省时、省力又省心。”张存全今年也喜获丰收,仅种植小麦的收益就达4万元。
徐淙祥是当地远近著名的种粮大户,今年夏粮喜获丰收。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10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的情况和体会。
通过优化种植和管护技术尝到甜头的,还有蔡庙镇蔡庙村种粮大户宋庆海。今年,宋庆海将自己试验成功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用在自家大豆田里,10月,大豆收获,亩产达到500多斤。自往年开始随着宋庆海学习大豆种植的同村村民李标,对改进种植技术带来的变化赞叹不已,“以前种大豆,以为种子撒得越多越好,如今科学播种,光是豆种每亩就省下了30元钱。往年一亩地收了360斤左右,今年用了新技术,足足收了480斤,每亩增收350元。”
太和县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已壮大到292人。通过开展“村头科技会”等活动,特派员划片包干,到村里发放“科技明白纸”,现场讲授新式种植技术等。冬日农闲之际,太和县正紧锣密鼓推广应用冬前化学除草、小麦冬灌、防御低温冻害、适当追施返青肥等多项农业技术。
天边刚出现鱼肚白,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就下田了,绕着田垄转,反复比对不同播种机播种下的小麦的长势。
“今年全村种植小麦7240多亩,均匀亩产比往年高出100公斤,亩均增加收进超300元。”张槐村党总支书记单光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为我们科技兴农指明了方向。”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看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上风,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气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