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末端配送,「九号机器人」推出室内室外两款配送机器人
随着电商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配送业务得到了井喷式增长。激增的快件数量也给末端配送带来了诸多挑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难以降低也压缩了配送公司的利润空间。据《物流报》的报道,2010—2018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由24.6元/件降至11.9元/件,而当前大部分快递企业给配送员的配送费已升至每单1.0~1.5元。于是,如何提高配送人员的效率,成为了物流和配送公司的降本增效关键。为了应对逐渐升高的配送人工成本,“配送机器人”成了配送企业眼中的“上佳之选”。
2018年8月,九号机器人发布了第一代「Segway配送机器人S1」,并与美团、饿了么建立了战略合作,正式进入无人配送领域。至今,S1已经累计完成 5000 余公里的实地运行。在此基础之上,九号机器人于今天发布了第二代「Segway配送机器人S2」和「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
具体来说,「Segway配送机器人S2」主要针对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不同场景室内配送需求,同时具备建筑物周边的短距离运动能力:
底盘采用悬挂减震方案,越障更强,机身更稳;
箱体内部空间支持快速自定义配置,可灵活变更 2-4 格箱位;采用自动门设计,机身装有仓位指示灯,方便配送员识别剩余箱格空间;
上下电梯可以实现自主通行,无需人工协助,同时支持单控、群控两种呼梯方式;
配有视觉传感器和可视角度更大的LDS Lidar,可以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灵活避让行人,防轧脚、 防跌落,保障人与物的安全;
支持多机协作配送,每单平均8分钟送达,3台机器人即时配送运力可达300单/天。
「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则是为用户提供园区和校园级、楼到楼之间送达服务的室外自主导航机器人:
拥有350L大容量,运行续航为100km,设计运行速度为20km/h;
采用多线激光雷达+多视觉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360°无死角监测车体及周围环境,比如可自主识别红绿灯、预测人车动向,加上底盘机械刹车功能,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品类配送范围主要在外卖、商超零食、生鲜等,也可以承担短途跑腿等配送需求;
拥有IP67防尘防水等级,可保障在雨天运行,设计服务场景包括封闭园区、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等。
九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介绍Segway配送机器人S2
而智能配送机器人要实际落地到具体场景,就必须要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在可靠性方面,Segway配送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的VSLAM定位算法、深度视觉技术构建了立体化的自主定位与地图系统,同时搭建了云端和本地运算配合的移动系统,使得配送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可自主实现导航地图的半自动化部署和长期稳定运行,以及避障地图的实时自动更新;另外,云服务平台可以对物品送递全程实时监控预警,保障物品安全不丢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稳定行方面,S2装有3D地面检测传感器,搭载视觉分割算法,可以检测车前方低于3cm的障碍物,解决常见的障碍物压脚问题,越丰物流 ,也可以同时检测跌落的台阶,极大的增强了运行的安全性。
“深度视觉算法方案可以获得更多环境的增量信息,如纹理、颜色等,随着我们机器人的运行里程越来越长,获得信息量也会越多,算法也会越‘聪明’,机器人的环境适应力、可靠性都会提高。” 九号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告诉36氪。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赛格威机器人采用“硬件+软件+云端”的一体化开发方式,在进行设备部署时,无需进行线路布点,任何机器人载入云端地图后即可开始运行。“实地部署和更换机器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王野告诉36氪。
其次,因为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机器人实时监控调度管理,可以实现远程运维,节省人力运维成本。
最后,是量产的成本控制能力。九号机器人在平衡车、滑板车两类产品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Segway配送机器人背后是九号机器人的自有工厂和供应链体系,这些因素使得配送机器人能够实现快速量产且在供应链上还能取得价格优势,该公司称,Segway配送机器人成本仅为类似产品的3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