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结合自身手持船舶订单和船位安排情况 -空运到港

 海运新闻     |      2023-03-02 11:06

  船长399.99米,型宽61.3米,载重量达22.8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满载后可达22层普通住宅的高度……日前,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24188标箱集装箱船试航,我国超大型集装箱船再迎新突破。

  绿色动力船舶快速增长。往年全年,我国船企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达到49.1%,达历史最高水平。

  江南造船在今年2月开启了“双坞双线”建造新模式。在有限的船台资源上,增加新的产品线、协调多型船舶的节点周期,将有效提升船舶建造节奏。今年,江南造船计划完成6批次20艘船出坞,出坞船舶数比往年翻一番。

  技术过硬、实力突出,才能赢得市场青睐。2022年,捉住全球大型LNG船市场需求走高机遇,我国船企积极作为、主动出击。

  “未来几年,我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2023年至2024年是大型集装箱船集中交付期,按计划将交付44艘1.5万标箱及以上大型集装箱船。2025年至2026年是大型LNG船集中交付期,多家企业属于首次建造大型LNG船。”李彦庆建议,船企全面加强生产计划、物资配套治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手持订单船舶定期交付。

  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化解人力资源不足矛盾。

  各式管线接连展设、设备系统紧张调试、内部装潢加快进度,眼下,首制国产邮轮正紧锣密鼓加紧施工。到今年2月中旬,工程进展已达87%,整船预计将于今年年中出坞、年底命名交付。

  船舶交付喜报频传、后续订单接连不中断、产业升级稳步向前,近年来,我国船舶行业持续巩固全产业链竞争力,不中断提升国际市场地位。近日中国船舶产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船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到2022年,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针对现状,李彦庆建议,船舶企业要加强国际航运与造船市场发展动态追踪,避免盲目跟风,结合自身手持船舶订单和船位安排情况,在保证企业生产连续性的条件下,优化经营策略,把握好接单节奏,进一步进步新接订单质量。

  “往年,我们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单笔LNG(液化自然气)运输船订单最大金额纪录,目前累计手持订单近50艘,生产任务已排期至2028年。”中国船舶团体沪东中华造船公司纪委副书记柳颖兴奋地告诉记者。

  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786万载重吨、4552万载重吨、10557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创新驱动,未来远景可期

  “借助‘虚实结合’体验,设计师可以对整条船的性能、工艺进行全面深进分析。各部件安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方便后期维修,各舱室的温度、声音、光照、气流等是否舒适宜人,都能在设计阶段提前排查。”江南造船副总经理林青山说。

  国产配套产品应用加速。李彦庆向记者作了具体先容:“一方面,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船用燃气供给系统等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进步。另一方面,船用高端钢材研制能力不中断增强,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替换,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国产化率由不足50%进步至90%以上。”

  在中国船舶团体,除了“一马当先”的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和大连船舶重工往年也成功实现LNG船首单承接,团体2022年累计签约大型LNG运输船订单49艘,合同金额超100亿美元,订单总量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不足7%跃升至2022年的近30%。

  “此外,还可根据现有基础和条件,稳妥推进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题目。”李彦庆表示。

  新船订单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船企巩固上风船型市场领先地位,夯实了新船订单基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货船、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和原油船订单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4.3%、56.8%、88.7%和66.1%。

  “当前,我国船企生产快速增长与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彦庆建议有关政府部分加大对船企职工招聘、专业岗位培训等的政策扶持,船舶企业也要探索改革用工模式,通过进步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保持员工队伍稳定,进步技术水平。

  沪东中华正大力推动LNG船产能倍增计划。目前,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船坞、车间及配套设施等已具备雏形,计划于今明两年陆续完工投产。

  对于船舶行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行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往年以来,船舶企业牢牢捉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产业水平不中断迈上新台阶——

  不只是在LNG船市场,2022年,我国广大造船企业捉住机遇、积极作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戴上3D眼镜,即能身临其境。在中国船舶团体江南造船公司数字化展厅,记者“走进”一艘高度仿真的“数字船”,将船舱内的情况尽收眼底。

  大型邮轮是我国目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附加值船型。自2019年10月首制大型邮轮开工点火以来,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先后攻克了邮轮重量控制、安全返港等关键设计技术。

  国际市场份额持续领先。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786万载重吨、4552万载重吨、10557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较2021年分别增长0.1、1.4和1.4个百分点。

  一方面,要提质增效、把握节奏,进步订单质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深进推进,江南造船的设计周期明显缩短,建造效率大幅提升。据林青山先容,过往造一艘2万箱级的大型集装箱船均匀需28个月,现在只需16个月。

  春节刚过,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船舶团体外高桥造船厂区内一派繁忙,船坞里停满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总长323.6米、约24层楼高的首制国产邮轮。

  实力突出,领先国际市场

  造船业是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技术过硬、实力突出,发展动能强劲,呈现出蓬勃生机。

  需求旺、订单足、生产忙,眼下,不少船舶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建造。

  高端装备取得新突破。2022年,2.4万标箱集装箱船、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等高端船型实现批量交船;10万吨级聪明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实现交付。

  “近两年来,全球新造船市场保持活跃,不同船型市场需求呈现轮动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大型LNG船等新船价格大幅增长,在一年之内同型船的价格差高达数千万美元。”李彦庆说。

  船舶出口金额保持增长。2022年1至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金额合计123.8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1.9%。

  “2023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球航运和新造船市场将出现公道波动,但新船需求不会出现大幅萎缩,船企手持订单保持充足。”李彦庆以为,当前我国船舶产业规模不中断壮大、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我们要坚定信心、接续努力,强化科技创新,扎实推进造船强国建设。”

  外高桥造船将在今年迎来邮轮、民船、海工这三型产品完整交付的第一年。“预计全年交船23艘,产值同比增长40%。”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说。

  自2008年建造交付首艘国产大型LNG船“大鹏昊”号以来,沪东中华建造这一船型的技术不中断进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建造工艺已更新到第五代,效率可比肩国际先进船企。”柳颖说。

  补齐短板,加快产业升级

  “2022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为764点,与2021年相比进步22点,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点。”中国船舶产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

  船舶企业主营业务收进和利润实现增长。通过强化造船大节点计划治理、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加强本钱治理等方式,船舶企业大力推进降本增效。2022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产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进4572.9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70%。

国际物流国际物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