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貌
百年义渡,迎送天下客;铁血钢城,铸就爱国情。
大渡口,坐落于重庆主城两山(中梁山、铜锣山)两江(长江、嘉陵江)之间。
江山环抱的自然地形,使大渡口具备交通要冲的先天优势,更使大渡口孕育出上善若水的仁义之风,坚如磐石的爱国之情。
回溯历史,大渡口得名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义渡”,渡客过江,不取分文。抗战时期,汉阳铁厂西迁至此,“义渡”迎来民族工业的火种与希望。新中国成立后,重钢轧出新中国第一根自己生产的钢轨,“义渡”又将源源不断的钢材,输送到祖国四面八方。大渡口,因此留名于中国工业史,留名于重庆的城市记忆中。
如今,大渡口正以大气开放的姿态扬帆行千里,奋力推进“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建设。
从远古时代扬帆走来
一把手斧开启文化印记
在大渡口区博物馆,有一块特殊的“石头”——它的出现,把主城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到了80万-100万年以前。
它就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常用工具之一:手斧。
1983年,这把手斧在大渡口区马王场旧石器遗址出土。它长19.8厘米、宽12.74厘米、厚约5.8厘米,下半部分还保留着石头圆润的形状,上半部分形状尖锐、锋利,有棱有角。
手斧出土后,为准确判断其使用时期,文物工作者提取了手斧所在的原生地层的黄土,送到测年水平较高的澳大利亚进行年代检测。检验结果显示:这把手斧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工具,具备砍砸、刮削等复合功能,可以一物多用,类似于旧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
根据鉴定,这把手斧的原材料,是长江沿岸随处可见的鹅卵石。这种石头虽然常见,但具有质地致密、硬度高、适于手握等特点,正是做工具的好材料。
但是,苏州物流网 ,要把河滩上随处可见的一块顽石,变成一件好用、实用的工具,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所以,国内旧石器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制作极为不易”。它能保存下来,说明当时类似的工具应不止一件。由此可见,早在80万-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庆人就有心灵手巧、善于就地取材制作工具的特征。
马王场手斧,这件主城区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工具,不仅记录了重庆人自古以来的精神气质,更开启了主城文明的关键一章。
不过,重庆幅员广阔,为何远古人类会选择大渡口作为在主城地区最早的栖息地?
这得益于大渡口两山、两江环抱的地理位置。马王场旧石器遗址位于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两岸,这里北面有缓坡、丘陵,可以阻挡一定的外来威胁;内部地势相对平坦,离长江水源很近。这意味着,这一区域内有大量动物、植物生存,也相对安全,是一处非常适宜远古人类生活的区域。这一观点,在马王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最早发现马王场旧石器遗址的,是大渡口区一位名叫郭辅国的退休工人。1978年,他在马王场一带,发现了一些长相奇怪的“石头”。
郭辅国平时就对历史、生物等领域很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他意识到,这些“怪石头”很可能是动物化石!
郭辅国迅速向区文物部门汇报了这一情况。随着勘查、发掘工作逐步开展,这一区域最终被认定为马王场旧石器时代遗址。
而郭辅国发现的“怪石头”们,经鉴定后确认,是恐龙肢骨化石、蛇颈龟化石和植物化石。它们的年代可追溯至遥远的侏罗纪。李国洪介绍,根据这3种化石,可以判断,当年的马王场及桃花溪流域两岸,水草丰茂,动植物繁衍十分兴旺。远古人类选择这里居住,食物、水源等基本生存需求可以得到有效保证。这里曾经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支撑着他们出发走向重庆的其他地方。
如今的大渡口,早已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但只要来到大渡口区博物馆,人们还是能从手斧、化石等展品中,回味远古时代重庆的景象,体验远古时代重庆人的智慧。
画外音》》
手斧的发现,是大渡口人杰地灵的一个佐证。明朝开始,在大渡口就流传着一个“独占鳌头”的故事。
在大渡口跳蹬镇,有一座金鳌山,山上有一座金鳌寺。相传用寺里的井水磨墨写字,便可以中状元。明清时期,方圆百十里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纷至沓来,希望能够考出好成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