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广东籍船舶“锦江1621”号在中国海油中山黄圃港LNG船舶加注站加满 LNG(液化自然气)后驶离码头,这是广东省“气化珠江”工程投运的第100艘LNG单一燃料船舶,标志着广东省“气化珠江”工程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中国海油负责提供“气化珠江”绿色航运工程项目LNG船舶加注站建设及液化自然气资源保障供给。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已陆续在西江、北江、珠三角河网建成并投运6座LNG船舶加注站、一座委托加注站,初步构建了LNG船舶加注网络,满足当前已下水100艘LNG动力船舶便捷化加注需求。
来源:粤港澳航运中国海油自2021年11月17日为“气化珠江”工程完成首船加注至今,已累计完成LNG船舶加注任务500艘次,累计加注液化自然气量超5000吨。
据悉,2022年9月,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国家产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将增加LNG、电池等绿色动力船舶,实现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流域的示范应用,大幅度降低内河船舶污染排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运营发展新模式。
2023年04月18日 17时 粤港澳航运
2020年以来,广东省加快推动内河航运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油、中国船舶共同推进“气化珠江”绿色航运工程,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推进内河流域清洁动力船舶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以构建广东省内河LNG燃料动力船舶应用生态,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了解,通过LNG替换传统船舶燃料,可实现碳减排20%以上,硫氧化物零排放和颗粒物减排90%以上,是现阶段航运实现“碳达峰”目标最现实、可行的选择。“气化珠江”工程实施后,船用LNG年需求量约40万吨,同时将替换油品消费约39万吨,广东省船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可分别降低12.6%和19.5%。
“气化珠江”工程以“船站匹配”为抓手,通过强强联合,带动完善了相关产业政策、增强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系,构建了区域性船舶LNG燃料应用新生态。体现了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可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提供鉴戒。
目前,“气化珠江”工程已基本形成政府鼓励支持,船东、船厂等产业链各方竞相参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
根据计划,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2023年将再建成3座加注站,进一步完善船舶加注站网络构建,届时可满足珠江流域全部LNG动力船舶的加注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