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200万标箱,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货物的水水中转率只有46.8%。11月8日,笔者从中交三航局了解到,上海港2018年的这一数字将随着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的建成而成为历史。
未来,载重最大可达1000吨级或90标准箱的内河集装箱船可从黄浦江经过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中转至洋山深水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通世界”再加砝码。
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是上海市首个列入创建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的水运项目。中交三航局建设者们在该项目中攻克“软土”治理、环保施工等困难,克服了地质难题以及施工场地狭窄、桩基多、土方多、涉迁群众多等不利因素,确保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筷子”治“软土”
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交接处,在长三角地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中处于咽喉要塞地位。可通行最大载重1000吨级或90标准箱的内河集装箱船,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为2900万吨,是长三角地区最大内河枢纽船闸。
新建二线船闸施工地域位于大治河南岸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以淤泥质粘土为主的地基像一块“软豆腐”,承载力极差。“必须让‘软豆腐’变结实,否则寸步难行”,项目总工沈金平介绍。
项目部在打桩加固地基的一开始就面临诸多牵掣。由于船闸结构体量大,施工面东西跨越2公里,要同时插入数量高达2万多根的插打桩,这给了团队一个下马威。更头疼的是,插打桩不仅要能够处理软基,还要发挥土体加固和止水功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U型钢板桩、PHC桩、钻孔灌注桩等多类型制桩工艺。
一位同行在参观船闸时感慨, “这个项目就是一个现实的桩艺博览馆!”
桩打不好,深基坑有可能会渗水、坍塌。针对现场施工困难,项目部通过软件建模,不仅及时发现并消除碰撞冲突点,还为桩实际插打施工中的划线定位工序提供了有效辅助。为了不影响附近村民的休息,项目部还对桩基施工工艺进行变更,将锤击施工改为静压施工,同时在施工现场增加声屏障,这种减振降噪的施工方法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2018年8月,2万多根插打桩像2万多根“筷子”全部插入“软豆腐”里,项目团队成功治“软”,影响桩基进度的最大阻碍得以清除。
绿色“迁徙”尽显担当
基坑开挖会产生100多万立方泥土,需走永新村村道及时外运。“每天就有300辆次的渣土车通过,这不可避免对道路造成一定的破坏”,项目经理刘翰波表示。
但最让项目部担忧的还是污染问题,因为土方以稀泥为主,沿途洒落被太阳曝晒后,会造成尘土飞扬。
“我们不仅要建设最好的船闸,还要保护好当地的环境,”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黄东说。
建设团队毅然决定放弃最初的陆运计划,但土方外运也刻不容缓,刘翰波感到压力极大。白天到现场“看河”想对策的他,从繁忙的大治河水运上找到了思路:“能不能借道黄浦江船运出土以规避污染?”
项目部班子的智囊会上,刘翰波的想法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会后,分秒不误地安排人员编制水运出土方案、上门寻求业主支持、向主管单位申请码头使用岸线……
方案、岸线获批后,项目部马不停蹄在距航道安全距离以外选址、建设临时码头。
跟踪监管防污染
经过不眠不休的奋战,码头完工,土方外运顺势拉开。
可还没等大伙的欣喜劲儿过去,就有了新疑问:如果运泥船途中偷偷卸泥,不是也会污染环境吗?
刘翰波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项目部反复研究后,要求所有进场运泥船舶必须符合海事局和环保部门准入要求,同时利用船舶航行跟踪系统对所有船舶运泥过程进行监管,并在出运前和到达后及时核对出运方量与卸载方量,防止偷偷卸泥带来水污染。
解决了心头之患,水运出土这一流程高歌猛进。
“最多时创造了一天出运9000立方的纪录。”项目生产副经理王文峰介绍,在杭州G20峰会和上海进博会期间,陆上工程车辆通行受限,但船舶出运仍可通行,工程挖出的泥土得以继续出运,保证了工程施工工期的要求。
项目部绿色施工不扰民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村民认可:“你们考虑问题很周到!”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永新村村长傅林海代表村委给项目部还特意赠送了“心系百姓,三航真情”的锦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