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字上风,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从对箭牌口香糖的首次扫描,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再到宇航员通过条码库存治理系统将物品治理的范围扩大到太空上,商品条码应用50年,助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进进数字时代,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物品编码的层级会更加复杂,编码对象的属性特征描述将更加精细,而消费者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当扫码购物、扫码支付成为购物方式的常态,条码应用也面临变革。
我国二维码迁移的试点情况如何?今年2月的报道显示,GM2D全球示范区——浙江省已全面逾额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将1.4亿商品条码换发成二维码,使用二维码的市场主体已达到6.7万家,实现二维码结算的商场超市也达到了5226家。
商品条码是应用最广泛的条码技术,其标准定义了同一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法,使全球各贸易组织之间可以无障碍进行信息对接,助力商品在全球快速、高效、安全地流通。如今,全世界有数百万企业应用了条码,这个符号出现在数十亿种产品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天天商品条码扫描次数高达数百亿次,每一秒钟就有几十万件商品通过扫码出售,每年为快消行业节省3000亿元。从农场到超市,供给商源头编码,供给链全程共享,可明显降低物流本钱,进步供给链的效率、透明度和灵活性。商品条码依托其背后信息量庞大的商品数据库轻松实现了商品实物与其数字身份信息的联通,进步了产品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使全球范围内的商家和消费者实实在在受益。
事实上,我国关于商品二维码的研究已有多年。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先容,早在2003年,编码中心就启动了二维码码制开发和技术标准的研究课题,2017年发布了《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并且成立了全国商品二维码推广工作组。目前这个工作组的任务是推动二维码迁移计划在中国落地实施。
北京便利蜂连锁贸易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刘迟坦言:“相比以往,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更相信自己主动了解到的数字信息,二维码的推广契合了时代的脉搏。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可以获得更丰富、详尽、完整的信息,有助于他做出满足的选择;同时,企业也需要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宣传和促销,二维码买通了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屏障。”
在中国,商品条码作为商品流通的“身份证”,目前已经在数亿种商品、100多万家商场超市、95%以上的快速消费品上广泛使用,拥有条码“身份证”的“中国制造”已经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何在1秒内获取一件商品的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人们一定会脱口而出,“扫条码!”
商品条码是全球商品通用的商务语言。它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代码组成,是商品的标识编码,海运费,被喻为商品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从一维到二维,不只是维度的变化。无论是在扫描仪还是手机上,二维码都将改善贸易运营、消费者体验和患者安全,护航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源头编码,一码走天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产品在出口创汇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由于没有商品条码,很多产品要么不能出口,要么被外商以需要贴码或重新包装为由,肆意压低价格。商品条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壁垒。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商品数目陡增,也对商品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商品条码迎来了它应用50周年纪念。
从发动企业申请应用第一个厂商代码,到形成技术领先的条码检测能力;从颁布《商品条码治理办法》,到形成覆盖全国的集治理、研究、推广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体系;从双面胶贴的商品条码第一次亮相法兰克福,到建玉成球最大的商品数据库……中国商品条码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数目已跃居全球第一,商品数据资源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从保障外贸发展,到促进商品流通,推动零售业自动结算,再到支持各行业信息化,加快了零售、物流、制造业、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重要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如今,商品条码将充分发挥商品大数据的上风,助力未来的经济社会数字化全面转型,为数字中国建设注进新动力。
为应对此类题目,1988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成立,致力于条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治理工作,之后在1991年经外交部批准,代表我国加进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将商品条码正式引进我国,实现商品条码应用在中国零的突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