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1月05日讯
编者按:经历了前两年中药材价格的剧烈波动,2012年的中药材行业貌似平静。但暴涨之后的“一地鸡毛”,调整转型提升时期的阵痛,民众需求与落后的行业发展水平之间矛盾不断激化,仍给我们留下众多值得记忆、深思的场景和话题。经我中心分析师团队的集体推荐评选,再结合网上搜索工具的统计,最终我们得出了2012年国内中药材行业十大新闻
一、中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开局国家加大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
2012年是国家中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继2011年国家工信部等部门加大对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基础生产供应保障力度之后。2012年,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再次出台政策,重点扶持80多种大宗或濒危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原料保障供应体系,张峰物流网 ,加强对中药材流通渠道追溯等。以上措施预计也将为国家未来中药材产业中远期规划奠定决策基础。
二、中药材刚性需求继续增加,中药版块异军突起
在全球健康经济时代来临、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和国家政策推动下,中药材刚性需求继续增长。据网上数据显示,近三年同期指标中,中药材板块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7.60%,遥遥领先于其他医药行业。其中,天士力(600535,股吧)、同仁堂(600085,股吧)、云南白药(000538,股吧)、康美药业(600518,股吧)等行业巨头在2012年经济环境回落的情况下,均实现了较高的企业收入;而据中药材天地网统计,2012年800家核心产地合作社、供应商销售平均增长率高达32%以上。
三、中药材价格整体下滑,但波动幅度趋稳
与2009年到2011年连续近三年的中药材价格暴涨相比,2012年国内中药材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综合200指数和各类指数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2011年7月最高点相比,超过50%的品种价格几乎腰斩。同时,一是由于前两年价格涨幅过大,泡沫尚未挤干;但多数品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部分品种甚至已经烂市。加之产地药农对市场预警反应的滞后,扩种热情不减,明年新货一上市,市场的将面临更强的压力,价格的继续调整无可避免。但与2011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明显趋缓。
四、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面展开,资源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012年12月18日,国家中药资源中心在北京成立,宣告我国首个中药资源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国家级平台正式诞生。自2011年我国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以来,已有22个省进行了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建立覆盖全国的一体化中药资源信息监测网络体系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资源普查引进了中药材天地网这个社会化服务平台,在保障了其贴近市场功能同时,也确保普查成果社会效益转化的可持续性和最大化。而正式启动的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的中央平台、服务站和信息采集站三级体系也将重新架构中药资源供给服务,故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改观中药原料家底不清和供给的长期落后、混乱状态,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五、中药材身陷染色丑闻国家药监局刮起市场整肃风暴
2012年9月10日,在“药都”亳州一年一度的药交会隆重开幕之际,国家药监局“意外”出手,重拳打击该市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其中8家停产整顿、12家立案。掀起了国内新一轮的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受此影响,国内多个中药材市场长期存在的非法加工饮片、过票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方式遭受重挫,同时,这也再次给传统中药材市场当前发展模式敲响警钟,及时调整方向和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六、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强势崛起,交易量快速增长
2012年7月4日,我国首个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买卖通”正式上线运营,央视新闻直播间深度报道。这种以快速对接服务购销两端、来源可追溯的交易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高速发展,交易量迅速递增。据中药材天地网网上交易平台统计,从网上交易平台上线到2012年12月28日这半年时间内,中药材注册网商已超过20000家,其中产生实际网上交易的网商多达7123家,交易量接近7000万元。依据当前的加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网上交易规模将超过8个亿。新的流通模式将对增加供需两端收益、减少流通成本、规范标准和净化行业起到革命性推动。
七、“熊胆事件”持续发酵动物类中药原料使用遭遇伦理困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