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约旦的空运价格-女子双11狂买20万元被送心理科 被诊断为"躁狂发作"

 新闻     |      2019-12-09 09:06

  沈阳一女子双十一狂买20万元被送心理科,过度消费的背后是心理亚健康问题凸显

  “购物狂”,可能得了“狂躁症”

  心理咨询师表示:物质消费不是安抚心灵的最佳方式

  除了价值20万元一屋子无从收拾的快递包裹,今年“双十一”,沈阳的李昕还收到了医院心理科的一张“躁狂发作”诊断书。

  精力旺盛、言语增多,行为轻率、随意挥霍……很多人一定像李昕一样惊讶:“购物狂”不是挥霍无度?还可能得了“狂躁症”。

  今年的“双十一”落下帷幕不久,天猫交易额定格在2684亿元,物流订单超过10亿。然而,狂欢的背后却有着当代人心理亚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2018)》数据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有16.1%。《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以为是情绪调节障碍没当成病、对精神障碍治疗有偏见、全媒体轰炸式营销致使“购物狂”越来越多。

  网购20万元、收56个包裹……

  “我有钱,这点东西都是小case,MK锁头包要凑齐六款颜色。口红要买个烟花礼盒,不贵,才1500元。电动牙刷有了,哎呀,又出了一款粉红色,买买买……”11月10日,李昕得意洋洋地往“购物车”里添加商品,嘴上念念有词,而且语速越来越快。而在这之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已经买了20万元的东西。看到这种情况,家属赶紧将她送进沈阳市安宁医院心理科。最后,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为狂躁症,李昕疯狂购物是因为“躁狂发作”。

  11月27日10点35分,徐贝贝收到菜鸟驿站取件提醒短信,这是她“双十一”56个包裹中的最后一个。从名牌包、运动鞋、羽绒服、粉底液、婴儿玩具、尿不湿、卷纸,再到眼部按摩仪、各种小零食……加起来有7.9万元。“其实很多都不是必需品,甚至是重复品、毫无用处的东西。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冲动,看见了不买,心里会堵得慌,买了之后又非常后悔。”徐贝贝说。

  徐贝贝的心态是众多“剁手党”心态的缩影。

  “疯狂购物”是一种病吗?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丽雅解释说,狂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实际生活中,患者会因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比如有可能出现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等行为。不符合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的疯狂购物行为符合狂躁症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指出,狂躁症是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注意力不集中、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精力充沛、鲁莽行为、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等8项中有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即可确诊。“病态性购物症和赌博、暴食一样,速递物流 ,在心理学上属于冲动控制疾病范畴。如果伴有话语格外多、特别开朗,可能有狂躁倾向。”陈丽雅说。

  “买买买”背后是焦虑无处安放

  每天刷一遍天猫、京东、小红书、唯品会等手机购物APP。被网红“种草”一款品牌“老爹鞋”,一周之内买了7种配色。平均每个月要买10多件衣服,有的衣服甚至1年穿不上一天。化妆台上光是粉底液就不下20种。不止这些,发光戒指、手机外用话筒、手帐本、抓娃娃机……27岁单身的徐贝贝每月服饰美容、生活日用、娱乐消费近1万元,而她的月薪仅有4300元,储蓄存款已经花没。刚开始,徐贝贝以为自己只是“工作压力大找个发泄口”“控制力差”“强迫症”,在公司请来的心理咨询师孙博三次心理辅导后,她知道自己是“病”了。“以为情绪调节有障碍,没当病来看待。”徐贝贝说。

  孙博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为20余家企业近500名职工做过心理咨询、辅导。“现在的工薪族生活、工作压力大,过度焦虑还没有合适的方式疏解,往往越积越多。一部分职工已达到很严重需要治疗的地步,可当我劝他们去医院时,99%的人没了下文,他们对精神障碍治疗有偏见,认为治病丢人,还认为心病治不好,只能自己想开。”孙博说。

  他向记者介绍一个案例,大学毕业两年后的庞哲热衷于买盲盒收藏,上个月办理了辞职手续,扬言“炒盲盒买房”,他家里两整面墙摆着648个盲盒娃娃,花了近5万元,庞哲父母双下岗,家庭收入仅为2800元。当孙博劝庞哲去看心理医生时被拒绝了,理由是“我又没疯,再说心病也治不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