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深圳机场 摄影:马博明
民航资源网2019年12月11日消息:人工智能、大数据、5G……当新技术与机场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从值机、安检到登机,凭“一张脸”就能走遍机场的是怎样的体验?这一切,其实已不是设想,随着民航大力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和新技术应用,“智”绘未来正由梦想照进现实,改变我们的乘机出行。
12月10日,民航中南地区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在深圳召开。作为此次会议的亮点,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在会上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机场建设智慧机场先行示范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深圳机场智慧机场建设先行示范落地。深圳机场在会上联合华为发布了《深圳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两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深圳机场近两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相关成果和经验得到了行业认可。这也是民航局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以来,智慧机场在中南地区成功落地的具体实践。
作为国内“智慧机场”建设的“先行者”,近年来,深圳机场在民航强国战略和“四型机场”建设指引下,秉持特区改革创新基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携手华为及深圳民航各单位,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分两期规划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形成了机场安全“一张网”、运行“一张图”、服务“一条线”的新模式,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机场运行、旅客体验,正因“智”变而发生“质变”……
整体规划:构建智慧机场建设“深圳方案”
深圳机场年旅客量今年将历史性突破5000万人次,国际旅客量将首次突破500万人次。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深圳机场基础设施和保障资源日趋紧张,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新设备与业务相融合,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据了解,早在2017年,深圳机场便开启了智慧机场建设探索之路。当年9月,深圳机场作为内地唯一机场,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入“未来机场”项目试点。以此为契机,深圳机场与华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2018年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开始数字化转型,并启动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期)。
“我们的智慧机场建设最大亮点是从规划到实施,都是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单项的。”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红波在峰会发言时表示,深圳机场除了高起点、高定位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还注重统筹资源,避免孤立、单个地去建设智慧机场项目,而是将智慧机场作为“四型机场”建设的创新动力,与平安、绿色、人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集内在品质和外在品味于一体的四型机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圳机场通过全面导入数字化转型,以“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为愿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通过布局适度超前的新ICT基础设施,实现资源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ICT技术,打造示范引领的新IT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智慧机场建设的“深圳方案”。
“一期主要是打基础、建平台”。深圳机场集团副总裁黄一格表示,新ICT基础设施和集成平台建设虽然投入大、周期长,但却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是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据了解,深圳机场通过新搭建的一个集成平台和五个通用平台,目前智慧机场一期30余个子项目已全部落地;二期已于今年初启动,包括60余个子项目,目前正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将全部建成,这些项目构成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大安全”“大运控”“大服务”“大管理”四大业务体系的基础。
用户视角:用“智慧”让旅客感受“深圳温度”
去年以来,不少旅客感觉,在深圳机场出行,延误少了,航班越来越准点了。这样的获得感,正是智慧机场建设带来的改变。
“深圳机场的智慧机场建设是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满足广大旅客体验为宗旨,不是为’智慧’而’智慧’,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郑红波表示。
作为城市窗口和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深圳机场在智慧机场各项目建设中,坚持从用户视角出发,聚焦旅客需求,以技术优化业务运行,借助技术创新去提升服务,致力于打造“最具体验的数字化机场”,让旅客感受“智慧”带来的“深圳温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