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接近香港2倍,位居全球第二,澳门凭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罗赟 | 澳门报道
2019年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过去了,澳门这片仅有30.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之下,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澳人治澳”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从1999年到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从518.7亿澳门元增加到4446.7亿澳门元,人均GDP达8.3万美元;截至2018年底,澳门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88亿澳门元,外汇储备为1636亿澳门元,分别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1999年至2018年,失业率由6.3%降至1.8%。此外,澳门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中西文化交融荟萃的魅力更胜往昔。
2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持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不干预特区政府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坚决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依法行政;坚决支持澳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特区政府有效施政提供了根本保证。
20 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充分发挥澳门的制度和区位优势,抓住国家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利用参与和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不断拓展澳门的发展空间,以“按照国家所需、发挥澳门所长”为原则,结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迎来了开埠数百年来最辉煌的时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20年的飞速发展后,澳门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大湾区发展建设的4个中心城市之一,澳门未来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人均 GDP全球第二,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9年澳门特区政府成立的时候,葡国政府移交的财政结余只有二十几亿澳门元。”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据他介绍,回归前,澳门社会管理混乱、治安差,营商环境更无从谈起。没有资本愿意到澳门投资兴业,整体经济低迷,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20年过去了,现在政府财政储备每年盈余滚存下来,最新的财政储备超过5700亿澳门元,这还没算外汇储备。加起来,我们有超过7000亿澳门元的财政储备。”柳智毅谈道。
2019年12月8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19 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举行。新华社
澳门特区政府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底,澳门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88亿澳门元,外汇储备为1636亿澳门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
这只是20年来反映澳门变化的其中一组数字。从1999年到2018年,澳门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20年来,澳门GDP由518.7亿澳门元增加到4446.7亿澳门元,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7.7%;人均GDP由1.5万美元提高到8.3万美元,接近香港的两倍。澳门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土地面积仅3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60多万的澳门,是如何在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从一个经济低迷的海边小城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国际都市?
“这得益于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澳门保持了和谐稳定。这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澳门特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说。
澳门特区成立之初,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2003年,突然暴发的非典疫情,给澳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关键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从而帮助澳门恢复经济增长,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再次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澳门带来冲击和挑战。中央政府随即宣布了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9项具体措施,帮助澳门应对这次危机。随后,国家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支持澳门的重要举措——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签署《CEPA补充协议六》,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澳门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维持澳门正常运转的90%以上的淡水、60%左右的电力、80%的粮食和几乎全部的活禽蔬菜,均由内地省份常年不间断供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