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每个行业都在被数字化浪潮席卷,航运业也不例外。在近日举行的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论坛上,就有专家指出,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对国际航运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化有可能成为当今航运业最大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之一。但航运业是一个纯粹产业链需求推动的行业,在接受新技术方面需要大量的积累,这导致航运业在接受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加快数字化进程的脚步。
现在航运业的数字化到底进行得如何?又该如何加速推进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数字化重塑行业业态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推动智能航运转型发展:2017年12月,我国研制的全球首艘智能商船iDolphin(智慧海豚型)38800吨智能散货船“大智”轮在第19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正式亮相。
2018年8月,挪威康士伯海事(Kongsberg Maritime)宣布,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挪威Yara集团将建造全球第一艘零排放全自动集装箱船,预计于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交付。
港口数字化也在突飞猛进。2018年1月,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投入运营,这座“魔鬼码头”无人运营无人作业,海关也首次在无人码头使用自动化监管设备,实现通关验放自动化。今年11月28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该码头在全球率先完成了运用“5G+自动化技术”实现码头全覆盖,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
此外,今年航运业在信息共享方面也有所动作。4月10日,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赫伯罗特和Ocean Network Express(ONE)四家航运巨头成立了数字化集装箱航运联盟(以下简称DSCA),计划通过船舶共享协议,使船公司间可通过彼此的船舶运输各自的货物。
不难看出,航运业这个古老行业的封闭结构正在被逐渐击破,“数字化运营”为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发展的可能。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航运业。人工智能(AI)将会通过自动化码头和智能船舶有效减少码头人力资源和船员配额,大数据将通过决策支持和精准服务等方式减少航运经营者的工作压力,区块链将配合着海运单证无纸化这一趋势减少海运业务链条上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成本,提升业务标准性、便利性和时效性。”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说。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新宇表示,新科技推动航运发展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内因外因共同决定的。内因是企业对低成本高效益的盈利追求,航运物流链中的业务伙伴开展数字化运营;外因是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环境与规范的要求等等。此外,其他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也让航运业感受到了压力。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一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航运业这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必然会随着创新技术的推动,逐渐发展数字航运、智能航运、绿色航运。
数据共享不够是最大挑战
虽然航运数字化在提速,但步伐还是落后于其他行业。
徐凯告诉记者,在通信、导航方面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中,航运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并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在生产组织管理、业务经营、物流监管等这些经营性数字化方面,航运业是落后于制造业和其它交通行业的。
“比如,航运业没有全行业船期表,各船公司的船期表只能精确到天,且早到或晚到是常态,但铁路有时刻表,航空业不仅有航班时刻、还有准班率、客源流向的统计,对比之下,差距明显。又比如,航运公司的运价不透明,不同渠道的价格体系复杂,价格变动缺乏科学的市场依据。”徐凯进一步举例说。
究其原因,徐凯认为,对于班轮公司、港口企业这类拥有关键业务资源的市场主体而言,其数字化往往更加侧重于内部精细化管控和服务绩效的提升,在货主、船东、车队、堆场、货代、船代、口岸、银行、船管、码头等一系列业务主体之间没有实现业务的链式数字化协同。但要实现链式数字化协同,数据分享是关键。目前数据不能充分共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不可靠、数据产权不明晰、数据条块分隔等原因都有。数据要“多维”才有价值,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往往比业务职责的关联更紧密,比如交通部门管船、海关管货、商务部门管贸,在监管条块分割的背后是船、货、贸之间数据层面上天然的紧密相互关联。而对于信息化社会来说,数据是关键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