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位于中国西南的重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的前沿。站在内陆开放的新起点,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跑出“加速度”,内陆开放发展进入“快车道”。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表示,重庆将统筹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外贸、外资、外经的质量效益,提升消费国际化水平,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推动重庆开放发展的国际化、智能化、专业化。
预计2019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55亿元、增长8.5%左右,商品销售总额3.1万亿元、增长10%左右。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75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高出全国增速7个百分点,位列中西部第二。重庆与东盟、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40%、10%和30%,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23亿美元。重庆自贸试验区活力迸发,2019年1-11月,新增注册企业12174家、注册资本总额2007.7亿元,全市占比达29%。全域引进项目901个,签订合同(协议)达2298.53亿元。
张智奎表示,2020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两建三化五提升”工作体系,全力抓好“一促两稳”,促进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全市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庆内陆开放瞄准“高地”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立足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的“两点”优势,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告诉记者,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出台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立足内陆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开放发展的路子更加注重统筹内与外、陆与海、东与西、南与北,增强开放的创新性、联动性,以国内带国际,以国际促国内,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改革,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开放通道筑互联互通大枢纽
内陆开放,通道是基础性、先决性条件。截至11月底,重庆向西的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400班,去回程运输货值超450亿元。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班列831班,同比增长85%,辐射84个国家和地区的201个港口;跨境公路班车开行1094班次,增长110%;国际铁路联运班列65班,增长103%。向东、向北,除了长江黄金水道稳步增长外,渝甬班列、“渝满俄”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江北国际机场航线总数达到338条,通航城市211个,其中“一带一路”航线61条,通航城市45个,通航国家21个。
实施开放通道拓展行动,重庆将加速完善东西南北四向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建设,尤其做大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到2022年,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重庆)、长江水道有机连接,形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带的国际物流枢纽。同时,构建铁空水空四式联运的多式联运体系,依托团结村、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四大节点形成通道物流聚集效应。力争到2022年,国际物流总量突破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果园港已获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开放口岸,连通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班列,将面向四川、云南、贵阳、陕西、青海、甘肃等西部省区市提供便捷的中转服务。
开放平台协同加速聚合效应
聚集大平台打造,重庆形成“战略平台+园区平台+功能平台+活动平台”的开放平台体系。19个开放平台核心载体,带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形成平台引领、辐射全市、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成为中新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新亮点,不断提升西部整体竞争力。陆海新通道为西部发展带来新动力,带动国内13个省区市共建共享,多样化跨境融资已惠及中西部7省市,带动效应显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