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9年12月28日消息:欧洲低成本航空公司正在经历一个全面洗牌的过程,多家航司陷入“破产漩涡”。其原因一方面是油价上涨、美元升值造成成本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供需矛盾造成收入水平下降——欧洲经济增速放缓,航空运输需求疲软和运力增长过快,供给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之间的矛盾。这将给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民航业供给侧改革带来诸多启示,例如:通过金融工具对冲成本;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和航班时刻,做到优势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从公司生产运营上主动合作,寻找契机壮大自身发展。进而促进民航供给侧改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欧洲低成本航空的兴衰
(一)欧洲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概况
自欧洲紧随美国的步伐,放松了对天空的管制以来,低成本航空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由于彼时欧盟经济欣欣向荣,航空运输需求旺盛,低成本高效率的航空运输市场被普遍看好。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以瑞安、捷星航空等为代表的欧洲低成本航空发展迅速,已形成其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模式”。多年来,这些有竞争力的低成本航空在欧洲大陆持续拓展业务,运输量和周转量均屡创佳绩。从宏观上来说,低成本航空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占据欧洲航空运输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与美国由几家航空巨头形成寡头垄断的航空运输市场截然不同,欧洲的航空运输市场上呈现的是“诸侯并起,分裂割据”的态势,市场竞争及其激烈。在各航司竭力扩张版图、完善网络布局,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也适用于市场,一些公司在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目前,欧洲有数十家航空公司,正在经历并购重组的历程。
(二)欧洲低成本航空之殇
2019年3月28日,冰岛低成本航空WOW Air突然宣布破产,所有航班取消,旅客滞留欧洲各大机场。而在此之前,欧洲已有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陷入“破产漩涡”。这些惨状,还只是欧洲航司“破产潮”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5月,意大利航空申请破产,掀开了“欧洲航企破产潮”以来,柏林航空、俄罗斯维姆航空、英国君主航空及Flybmi航空等纷纷启动破产程序。近两年来,欧洲已有超过10家低成本航空破产或即将面临重组。欧洲低成本航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哀鸿遍野的态势。
(三)导致企业兴衰的是市场的选择
对于多数受到冲击的航司,一方面,由于扩张过快、杠杆率居高不下,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航空市场需求日趋饱和,供给端竞争激烈。许多规模不大的中小型航空公司在竞争中走向衰落,这是市场的选择。
市场是残酷的,航空公司面对油价飙升、欧元兑美元的贬值等影响,成本会上升,但收入却难以同比例上升,这将大幅减少其盈利水平。而资本是逐利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甚至在现金流上存在一定风险的航司,往往在更需要资金的时候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于是,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均受到了打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常常遵循一个这样的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一波低成本航空的破产潮之后,市场势必会通过一波并购重组,重新洗牌,进而实现浴火重生。欧洲低成本航空之殇,正是其中的一步。接下来,本文将对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其中的启示。
二、引发欧洲低成本航空之殇的原因分析
走向破产的欧洲廉价航司,常将原因归咎于燃油成本的剧增、欧元兑美元的贬值、以及融资能力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等。众所周知,航空运输业是一个重资产运作的行业,投入高,运营成本高,毛利率低。因此,成本上升将会导致利润率大幅下降,投资者失去信心,航空公司面临经营压力和资金链压力。然而,由于利润=收入-成本,在分析航司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中,也要考虑到收入变动。对于成本,最易变动的部分是油价和汇率波动,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地分析;对于收入,则需要根据平均票价水平和运输量进行计算。而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则需要在宏观环境下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接下来,本章节将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从成本的视角分析
1.导致成本上升的“灰犀牛”
“灰犀牛”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在航空公司的生产运营中,油价的上升或本币的贬值是显而易见的,属于“灰犀牛”的范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