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去哪都不如回家,当然前提是你得能回去。
美国运输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冬季假期期间航班延误非常普遍。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美国只有约61%的航班准点抵离,较正常准点率低18个百分点。
这可怪不得登机口的工作人员。飞机晚点抵达是造成大多数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航空公司的问题,例如机组、清洁、维护、高客流等,此外还有恶劣天气的影响。为了争夺客运航空业务,航空公司不断加推新的航班和低价机票,也让航线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航班延误每年给美国造成近300亿美元的损失。乘客误工损失仅占其中一半,其余损失主要包括改签费用、旅客补偿和机组费用。截至2019年12月中旬,美国人已经因为航班延误而浪费了7500万分钟的时间。
像芝加哥奥黑尔机场、拉瓜迪亚机场和洛杉矶国际机场这些繁忙机场,如果你觉得它们已经饱受航班延误和航线拥堵的困扰,那等到2037年你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堵。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到2037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从2019年的46亿人次增加到每年82亿人次。大部分增长将来自亚太和非洲等发展中市场,其中北美地区客运量也将增至14亿人次。
未来,机场将不堪重负。虽然航空公司增加了航班来提升运力,但空域和机场基础设施的扩容能力有限。国际机场协会安全、简易化和IT事务主管妮娜·布鲁克斯表示,为了避免即将来临的混乱局面,并更好地管理机场交通,航空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正在推动技术研发进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迁机场部分功能。例如,远程托运服务,出发前从旅客家中、工作单位或某一指定地点直接取走行李。然后,通过追踪服务确保到达目的地后行李可以顺利回到旅客手中。
第二,自动化。例如对行李托运、身份查验及资料审核等业务进行自动化升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易化事务主管席琳·卡努表示,在不久以后,乘客可以在家中用手机扫描电子护照芯片,再从不同角度拍几张自拍,面部识别系统就能从人群中识别出乘客本人。整个行业正在推动从护照转向数字出行证件(DTC)的“简易化”进程,并在未来数年内分阶段实施。
美国一些机场试图引入人脸识别系统,但进展并不顺利。即便如此,大家依然认为通过在海关区域、甚至是整个机场安装使用摄像头能够减少安全和移民方面的瓶颈。
第三,数据金矿。
布鲁克斯表示:“数据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动力之源,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协作水平,预测何时会出现客流量高峰、哪些旅客即将抵达、运抵的行李有多少等等,有了数据,我们可以更灵活的分配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协调相关部门。”
由于机场各项运营工作分属多个合作方,而并非由结构精简的单一机构管理,因此,很容易产生诸如航班延误这样的问题。而数据共享是布鲁克斯所谓“全面机场管理方法”的重要一环,在理想情况下,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机场运营效率、减少航班周转时间(飞机从降落到再次起飞的时间),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飞机起降数量。
伊拉·格什科夫是一名航空公司运营系统顾问,就职于航空市场研究公司T2RL。他表示,这些技术创新可能会改善飞行体验,但不确定能否提升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
他说:“航空公司在机场的人工成本已经大幅削减,这里也没有太多潜力可以挖掘。”
目前,航空业的核心工作还是营收最大化。一个主要原因是: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如今实际票价较1998年时低了59%。尽管需求在增加,利润却依然持续减少。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航空公司都在试图提升客运量。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每天都有更多航班起降,尤其是在高峰时段新增许多短途区域航班,票价低廉到足以让每一个航班都坐满乘客。
航空公司的这种策略促使更多人放弃大巴或火车,从而选乘飞机出行。交通运输工程师、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邹波(音译)认为,这会让机场面临更严峻的拥堵和延误风险。随着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高效调度就成了格外复杂的问题。
新的航空调度、干扰管理和飞机定位监控技术可以帮助疏解机场的部分压力,容纳更多航班,这对维持机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例如,美国正在开发新一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DS-B,该项目目前处于收尾阶段,将使用基于GPS的卫星跟踪系统取代传统的地面雷达系统。新系统启用后将能有效缩短飞机之间的飞行间距,从而增加空域容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