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散运)在广州宣告成立。这是继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能源之后,中远海运集团成立的第三家航运集群企业。与前两家不同的是,中远海运散运由从两家集团从上市企业剥离出的散货资产整合而成。脱离上市企业的严监管、归属新集团,中远海运散运赢得了更多的调整时间;另一方面,散运市场现状已是艰难,新企业还将面临两家企业的进一步融合,未来无疑挑战重重。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右二)、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右一)与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左三)、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孙家康(左二)
共同为中远海运散运成立揭牌
中远海运散运总经理刘汉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挑战重重,但依然保持乐观。散运市场自明年开始逐步进入复苏阶段,新企业也将借整合之力练好内功,由大变强,迎接挑战,早日破局。
坐标→广州
在去年年底中国远洋和中海发展发布的重大资产出售及购买预案中,中国远洋将旗下从事散运业务的中散集团100%股权出售给原中远集团,中海发展将旗下从事散运业务的中海散运100%股权出售给原中远集团。
出售的原因表述的非常清晰:近年来散运市场走势持续低迷,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散运业务面临严峻挑战;经营散运业务的中散集团和中海散运利润率水平较低,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剥离散运业务至集团层面进行整合,有利于上市企业优化业务结构,集中精力实施业务转型,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显而易见,散货资产在上市企业是不被“待见”的。尽管散运市场陷入亏损泥潭,但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战略转型,相信中远海运散运将获得规模发展和协同效益。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集运板块及油气运输板块总部落户上海后,散运板块总部花落谁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整合初期,曾传出天津和广州争夺中远海运散运落户的消息,最终,广州“笑到了最后”。对此,刘汉波解释道:“中远海运散运总部选址落户广州,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战略布局和集团总体战略部署的需要,是综合权衡后的最优选择。”
事实上,广东省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月份,国务院公布《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规划》),未来10年广州发展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同时提到重点建设南沙新区,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等珠三角区域层面的规划协调;提出要将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刘汉波认为:“中远海运散运将受惠于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相关政策。”
最大→最强
就散运运力规模而言,中远海运散运成为全球最大的散运企业。刘汉波表示,中远海运散运拥有和控制散货船382艘、3458万DWT,年货运量超过3.4亿吨,经营航线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建有跨国、跨地区的全球营销网络,运力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总资产748亿元,员工总数1.8万人,其中船员1.3万人。
尽管运力规模全球第一,但在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下,庞大的船队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累赘”。刘汉波对此并不讳言,他表示:“从外部环境看,散运市场需求状况发生了难以逆转的趋势性转变,运力过剩将长期存在,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复苏动力不足,这将要求中远海运散运须尽快发挥规模和协同效应,建立全球市场网络,不仅变大,更要变强,这是当下的破局之策。从内部情况看,中远海运散运在运营模式、体制机制、业务流程、文化融合等各方面都需要深度磨合。”
如何将规模最大演绎成竞争力最强?刘汉波坦言,中远海运散运前途漫漫,但是信心满满。刘汉波阐述了中远海运散运的四大发展战略。
首先,优化运营模式,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形成大营销、大租船、大调度、大商务的管理新架构。“这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生产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通过前端经营前移,后台管理上移,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船货资源配置,发挥强大的后台服务功能,发挥协同效应和团队作战优势。”
其次,创新商业模式,从“运力销售”转变为“客户营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转变上:从‘以运力经营为中心’转变为‘以货源为中心’,由控制运力转变为控制货源,按货源种类设立营销机构,突出货源营销;从‘船与船’竞争转变为‘链与链’竞争,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海上运输服务,还要通过价值链的延伸和整合,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