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共享
农人丨农企丨农创丨农圈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国内生鲜市场中,农产品是主要商品之一,消费者对购买的农产品新鲜程度十分重视。在这其中,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变得至关重要。农产品运输要求高,冷链物流成为主要方式。但目前,国内农产品运输在物流市场中占比并不大,利用冷链物流体系进行配送的更是少。
展开全文
未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将超4万亿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已达3.03万亿元,到了2017年中国农产物物流总额增长至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8%。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了3.9万亿元,增长3.5%,物流网站建设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预测2019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将达3.86万亿元,2020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将突破4万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将达到了4.53万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08%。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将近4万亿元,而整体社会物流总额达252.8万亿元,占比近1.6%。市场空间还很大。未来农产品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扩,同时也将为冷链物流市场打开更多需求。预测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将突破4万亿元,达到43642.1亿元左右。
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1、农产品冷链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善。据调查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元;冷链应用率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0.05立方米,占比7%,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2、整体信息化水平低
在我国,农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作业方式落后,如RFID、GPS、GPRS、GIS(地理信息技术)等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农产品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尚未配备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手段,缺少“断链”监管。
3、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偏低,仍然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流,这种方式制约了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进程。与上下游产业对冷链物流的实际需求以及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冷链物流各环节和市场主体的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标准存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部分领域的标准规范仍然空缺。农产品无标准化,难以形成规模流通,从而抑制了因运销模式创新带来的冷链物流需求。
4、现有的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