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阿曼空运-201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海运新闻     |      2020-02-05 21:30

201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2020年02月05日 10时 新华社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2月4日电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加速前行,全国首个邮轮旅游示范区获批,上海空港的体量品质进一步提升……在过去的2019年,上海以善作善成的劲头,朝着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目标发起冲刺。

近期,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展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年来的足迹和进展。
 

阿曼空运-2019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开面纱,航运中心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作为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之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8月正式设立。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扩区,而是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服务新片区建设,海关总署正式发布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监管办法。航运巨头马士基也宣布在新片区内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首家外商独资国际船舶代理公司伟朋特在上海落户。新片区的改革红利,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创新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

二、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加速前行,长三角地区最大内河枢纽船闸建成试运行

2019年长三角加速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央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协同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2019年2月,上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签署协议,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

2019年7月,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论坛在虹口北外滩召开,成立了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

长三角最大内河枢纽船闸——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工程已建成并开展试运行,长湖申线航道按照Ⅲ级航道标准完成建设,将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综合集疏运能力。

三、上海继续位列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第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330万标准箱,连续10年世界第一

2019年7月 ,2019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沪发布,新加坡、中国香港、伦敦位列全球国际航运中心三甲,上海凭借快速发展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不断提升的航运服务能力,自贸试验区的驱动效应和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航运发展水平紧追伦敦,继续位列第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330万标准箱、连续10年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区完成1983万标准箱,首次超过外高桥港区。

2019年8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19年世界最佳连接港口排名》,中国上海港排名第一。

四、上海空港旅客吞吐量超1.2亿人次,体量扩容服务品质再提升

最新统计显示,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177.41万人次,同比增长3.52%。

比数量更重要的是服务和品质。2019年9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卫星厅正式启用,开启“航站楼+卫星厅”一体化运营模式。

随着卫星厅正式启用,浦东机场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旅客通过捷运系统往返航站楼与卫星厅,单向行程最快2分30秒,行车间隔小于5分钟。卫星厅新增90个登机桥位,航班靠桥率将从50%提高到90%以上。

五、上海获批全国首个邮轮旅游示范区,国内规模最大邮轮港进境免税店开业

2019年8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上海创建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这是上海2012年获批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全面升级。同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和移民局正式发布《关于推广实施邮轮船票管理制度的通知》,将上海试点成果和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国内规模最大的邮轮港进境免税店于进博会期间正式开业,营业面积达1700平方米。上海海事局出台《“国际邮轮优先”工作职责及操作流程》,更好地保障邮轮准点和安全航行。

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项目为目标,浦江游览硬件设施不断改造、服务品质不断提升。2019年,黄浦江游览游客年接待量首破5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六、外高桥船厂开造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江南造船首艘LNG浮式再气化驳船正式开工,造船业再创佳绩

2019年1月,江南造船为Gasfin Development S.A.建造的28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浮式再气化驳船(LNG-FRU)开工,正式进军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船舶建造领域和海工领域。

2019年10月,外高桥船厂正式开工建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在中国造船业的历史上实现了又一个里程碑,跨入大型邮轮建造新时代。

七、航运营商环境获国际认可,上海港港口业务进入“全程无纸化时代”

航运营商环境优化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3月,上海口岸深化营商环境改革“22条”发布,进一步“提效降费”。根据《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9)》,上海海事法院连续3年获评“最透明”海事法院。2019年11月,上港集团继实现设备交接单和装箱单无纸化之后,全面实现了提货单无纸化,上海港迎来了港口业务“全程无纸化时代”。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全球集装箱班轮准班率指数,促进全球航运物流供应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上海航运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获得了国际认可。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整体排名再次提升15位,其中跨境贸易指标上升9位,涉及海关作业、港口物流作业等多个环节。

八、中国国际海事展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事展之一,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创历史新高

2019年12月,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沪举办。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企业参展和7万多名专业观众参观,继上届跻身全球两大海事会展后,再创新高。

经过40年的发展,该展已是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海事专业会展之一,不仅成为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加强交流共享、寻求全方位合作的桥梁纽带,更是展示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成就的重要平台。

九、港口岸电建设方案发布、智能重卡项目启动,上海持续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

2019年6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港口岸电建设方案》,明确集装箱、客货滚装等5类泊位的岸电建设任务,并配套岸电建设补贴、岸电设施运营补贴、靠港船舶岸电服务费优惠、港口建设岸电电价优惠等相关政策。

2019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发布。上海移动与上港集团、上汽集团携手打造全国首个“5G+智能驾驶”的智慧港口。目前,上海移动已完成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区域范围内的5G网络连续覆盖,范围包括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和深水港物流园区。

十、上海发布工作方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

2019年,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公路集装箱运输向铁路、水运方式转移,推进发展水水中转、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着力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

通过多项举措,多式联运业务量显著提升。2019年集装箱公铁联运量完成31.71万TEU,同比增长474%;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14.23万TEU,其中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完成9.83万TEU,同比增长249%。外高桥港区专用线纳入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专项规划,并已获批;沪通铁路二期先期开工段开工建设,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长江口深水航道利用边坡自然水深交会船型进一步扩大,保障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有序、畅通和安全。

来源:新华社财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