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生鲜行业进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一边是线上抢菜让生鲜电商订单量暴增,另一边则是农产品滞销,农户损失惨重。目前,大型农产交易中心和农贸菜市场停业,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交易几乎停转;同时,道路封闭、物流复工率低导致农产品运输受阻。从这次疫情的状况看,农产品的运输“断链”问题明显,供与需之间其实是缺乏桥梁的。
我国生鲜农产品分布是不均衡的:内蒙盛产牛羊肉,渔业集中在沿海地带,生鲜供应链的冷链运输原本应该让这些当地产品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扁平化流动。但国内的生鲜冷链是割裂的。有些冷链企业服务的仅仅是某一个区域,有些冷链企业可能服务于某一个冷链的干线、长途运输,有些只是服务于某一个城市的配送。
每场危中必定孕藏着“机”,就像2003年的SARS成就了阿里和京东。我对生鲜供应链和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是乐观的,因为疫情会倒逼生鲜行业的改革,无论是政策,还是消费者观念和行为的变化,都将成为变革的推手。
首先,消费者的生鲜食品消费结构会进行相应的改变。此前,国内热衷于活禽活畜消费,但此次疫情将会加速政府对活禽活畜交易市场的整改,以及加快取缔或规范城市内中小型农贸市场,另外疫情也会在某种程度改变人们对鲜活产品消费的观念,这都将会引起冷冻、冰鲜禽肉食品的需求爆发。
其次,疫情的爆发,将提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新鲜健康度需求,同时会加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进而推进生鲜食品的冷链普及度,加快冷链物流需求的爆发。2018年中国生鲜品类中,果蔬类冷链物流应用比例仅为20%-30%、肉类为34%-38%、水产类为40%-4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0%-96%,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疫情、猪瘟、禽流感等都将加快推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小规模畜禽企业会逐渐被淘汰,标准化养殖、集中屠宰、冷链物流等将会普及应用,过去活猪长距离调运的现象将逐渐减少,冷链运输肉品将成为常态。
疫情让生鲜电商崛起,也让他们再度思考供应链优化及降低物流履约成本等问题。这是一座必须攻克的大山。传统冷链的局限性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生鲜零售需求,因此将激发大型供应链及冷链物流平台的崛起,生鲜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全链条的管理能力、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都将成为生鲜零售企业的高竞争壁垒。
接下来,冷链物流的需求爆发,也会加速冷链的技术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大数据、智能仓储系统等正在冷链物流行业大范围普及,真正的形成“智慧化”冷链。
对于这次机会,我认为平台化的生鲜供应链更能抓住。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生鲜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就需专业的冷链鲜仓对其进行及时的保鲜、保存,保证食品新鲜健康,延长保质期,降低耗损率。
针对产地冷链建设,国家已有相关政策。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将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九曳供应链这些年来也在加大全国的仓储布局。目前九曳供应链国内已开通30个生鲜云仓,布局26个核心城市,辐射7大区域,基本覆盖全国。云仓是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通过全国分仓,才能快速将产地仓的生鲜产品分拨到全国各地,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
尤其在这次疫情中,仓储体系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出来。
工作中,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些变化。疫情期间,盒马、叮咚等生鲜零售端订单量暴增,我们很多生鲜食品类客户都在利用九曳全国各仓的库存对当地的新零售渠道进行大量补货,保证市场供应。”
举例来说,我们的客户之一科尔沁牛肉,会将产品直接存放在九曳供应链的内蒙鲜仓里,我们根据消费大数据和客户需求往全国各仓调拨库存。科尔沁接到消费者订单之后,九曳便就近调拨库存配送给消费者,保证当地消费者的供应以及降低物流履约成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