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深响”旗下关注财经领域的新媒体“深探”(deep_insights)。
「深探研习系列」以行业为半径,扫描头部企业,每周一个案例,深度探究本质与价值。这是深探物流研习系列的第001篇,聚焦京东物流。
作者 | 孔愕
编辑 | 王舷歌
不管刘强东人品如何,他在商业上的头脑还是不得不让人佩服。早在十年前,他在一众投资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决定要做京东物流,他甚至断言,未来国内的民营物流公司,只会有京东和顺丰两家活着。
如今看来,刘强东做了一个极富远见的决定,而京东物流的发展也确实能让他有如此的自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涌,人们的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春节前后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已经进入放假状态,加之疫情之下催生的物流需求的急速增加,使得短期内物流运力产生了极大的缺口。
平日里,大多数依靠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电商平台明显感到了需求过度旺盛所带来的压力,无论从商家发货、快递取件、运输速度、投递效率等方面,均较正常时期大幅下滑。但以自有物流体系为主的京东,无论是在商城相关的To C业务上,还是与“抗疫”相关的To B业务方面,在整个春节期间均表现出可靠的战斗力。
为了保障医疗物资能够快速到达抗疫一线,应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需求,京东与湖北省政府展开合作,全面承建其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这也是京东物流在运力、人力、设备等多种方式投入湖北抗疫以来,其整个供应链技术直接参与到政府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从最初被嫌弃业务太重,到连续亏损12年长期拖累电商业务,到账上现金烧不过两年,再到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以及本次疫情特殊时期的高效配送。京东物流似乎已经走通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初见成效。

殊途同归:从电商物流走向开放物流平台
京东很长时间以来被人们诟病其自建物流太重,影响整体盈利,就连马云也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并不看好京东自建物流的模式。
在阿里整个的经营体系内,并不崇尚自己去做“脏活累活”,而更多的是要去做市场的整合方,服务的提供方。早在2017年9月,阿里巴巴在其成立18周年年会中,张勇就提出了阿里未来的核心战略,是要做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彼时提到阿里,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还是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电商相关业务。对于一家电商企业提出做“基础设施的服务商”,在当时看来还是很难被理解。
现在来看,其所谓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非传统意义的硬件设施,更多的是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创造一种公共的环境(或者叫平台),其通过提供技术、数据等资源,为“真正”的从业者进行服务。
淘宝、天猫是为商家提供服务,支付宝是为支付活动提供服务,阿里云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钉钉为企业提供办公服务,阿里妈妈则是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当然其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则是为物流企业提供平台服务。
菜鸟网络最初以一种相对松散的平台形式诞生,阿里通过持续的技术、数据的输出,来服务平台内的物流企业,最终使整个网络内物流企业降本增效。而在基础设施方面,菜鸟仅对核心环节的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其他物流环节都是网络内物流企业自身来完成。
反观京东物流,其最初就是从服务京东商城的“脏活累活”做起,在仓、配、供应链系统等核心环节全部自建。
随着京东集团整体体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其物流体系的逐渐成熟,京东物流也开始从内部自用走向对外开放。
2017 年 4 月 25 日,京东物流作为独立的子集团正式成立,明确了愿景使命:服务社会的供应链基础设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全球贸易效率。
无论是菜鸟网络的平台服务赋能物流企业;还是京东物流主打的物流及供应链技术输出,服务用户,其核心逻辑都是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升物流效率,本就殊途同归。
在过去,物流市场主要是顺丰、京东物流以及菜鸟网络三足鼎立的态势。顺丰主打高端、京东物流主打速度快、而菜鸟网络内的四通一达主要优势是性价比。
在应对突发情况下,各家的表现还是差异明显。以四通一达为主要物流输出的菜鸟网络在To C端并不畅通。中国邮政局在1月24日对公众的建议中提到,公众如在春节期间有寄往武汉邮件快件需求,优先选用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三家品牌企业的邮政快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