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海关编码查询-网来学院丨阿里巴巴集团:数字科技在科学防疫的应用和实践案例(视频+全文)

 新闻     |      2020-02-24 05:41

各位网友晚上好,我是第一次,可能也是人生中唯一一次戴着口罩给大家做数字科技的直播。我今天题目是“数字科技在科学防疫中的应用案例”。很多年轻网友们,可能对17年前,2003年的非典没有特别多感受,那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因为这两次疫情像两次放大镜,透视出整个中国经济和数字时代的变化。

2003 VS 2020两次疫情

17年间互联网迭代了两次

过去17年,互联网已经迭代了两次,不仅是从2G到了4G,甚至可以说到了5G前夜,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这两次互联网升级,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须。不仅如此,更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已经在今年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中数字经济在经济总量里已经占据了1/3,并且成为中国经济体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

还有一点,2003年也是我本人真正接触互联网的一年。那时我们开玩笑说,我是一个IT老兵,当时用叫“狗哥”的东西,这是一个戏称,就是今天的谷歌。那个时候搜索,大家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搜索自己名字,我当时搜索“刘松的名字得到结果是一个“农民刘松养蛇致富”。3年以后,也就是2006年,当我再次搜索刘松这两个字的时候,变成了“养蛇大王刘松…”,早期互联网卖蛇的故事。其实,互联网在2003年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那时候大多数人刚开始用门户网站和搜索,今天的电商支付社交完全没有踪影,今天鼎鼎大名的淘宝也是在2003年才问世的。

互联网高速发展二十年

中国网民的在线生存

今天,我们再看两次疫情,作为一个放大镜看到中国老百姓的数字化生存。今天在线看直播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是进入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人,甚至平常到已经感觉不到,每天叫外卖、在线娱乐、看电视剧,包括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年轻夫妻在家里都是在床上通过移动端做交互,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已经被数字化,在很多领域中国人的数字化生存,远远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人平均看电视的时间是1.5小时,北美现在是3.5小时。近一个月来,因为疫情在家,数字化生存环境变成了一种社会缓冲器,使得我们有了一个数字空间可以有躲避的地方。如果同样是2020年的疫情,让我们采用2003年的数字基础设施,想象一下会怎么样?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对于上网就是浏览器看网站,只有一个电脑,也叫不到外卖,更没有盒马,2003年和2020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抗疫就是与时间赛跑,数字化就是唯快不破

——难点在于运用数字技术的理念和机制

今天的主题,病毒和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本质上讲,病毒作为一个精简的没有细胞核的生物,它的传播就是一种信息复制机制,它是人肉之间的传播。病毒传播的距离小于人类能说话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只有沟通上才能传播。但是,比特、数据能传播的距离,借助全世界的30多亿部智能手机,是以光速传播的,也没有地域限制。所以,理论上讲,传染“病”的本身、病毒本身的治愈是靠医疗工作者、医疗科学家的辛勤工作,但是控制“传染”这两个字,是我们信息工作者,是我们互联网人很重要的使命。

抗疫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抗传染。这个角度上讲,数字化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快,唯快不破。光有技术是不可能的,今天全世界有30多亿部智能手机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我们的医疗、防疫、传递、应急里面怎么去运用数字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数字化拆解成三个关键词:数据化、移动化、云化。我这里面讲一些很小的例子,在这次疫情里面,我们帮助了很多地方政府上线了一些疫情防控应用,每一个几乎都是“时上”,就是以小时为单位上的应用。每一个人和人之间的组织扩散都是秒回,通过钉钉这种方式做到秒回。

两周以前,钉钉开始上线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的时候,要求瞬间能够扩大到数万台机器,这借助于云计算分钟级的扩展力。很多网友不一定了解今天云计算在疫情中的运用,看到的东西更多是在线上,就是你的生活线上化,你的办公线上化,上学云课堂也在线上化。但在背后,基础设施是由云计算,是由上云来支持的,这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移动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这次整个生活、生产、社交线上化的整个过程。

杭州@浙江—可供借鉴的抗“疫”数字化实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