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来看,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持续下去,全产业链仍然不能够打通的话,配套、物流、资金、人员等诸多问题都将接踵而至。”在谈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修船业务的影响时,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部部长王冬平这样告诉记者。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影响着各地区、各行业。在修船企业较为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各省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硬核”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疫情造成的“停摆”期间,线下工业与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得益于2019年火爆的修船市场、饱和的订单,长三角的修船企业在春节期间并未完全停工停产,在其他行业延迟复工近20天的情况下,仍然“粮草充足”、有单可做,但随着严控进出、人员隔离等措施造成产业链持续中断,负面预期、合同违约等问题正成为修船企业的隐忧。
春节没有停工
和造船企业不同,每年的春节前后往往是修船企业的生产繁忙时期。
1月24日,己亥年腊月三十,在万邦永跃的修船现场,同期有7艘脱硫装置改装船舶工程在进行中。为此,万邦永跃安排了约1100名员工负责春节留守,以完成相关船舶修理改装任务。整个春节长假期间,该公司共交船11艘,节后还有8艘外轮待进厂修理,船东来自俄罗斯、日本、德国、新加坡、挪威等国家,修理任务包括滚装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VLCC)、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运输船(VLGC)等船型的常规修理及加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和脱硫装置等。王冬平说:“公司的春节留守赶工都是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目前,公司疫情防控正常,没有出现疑似及确诊病例。”
不止是万邦永跃,类似的修船火爆景象在长三角其他修船企业也并不罕见。
“我们不属于复工,叫做留守加班,春节期间,连劳务工在内400~500人。”江苏省一家修船企业员工介绍说,“我们修理的多是外轮,外国船东过完圣诞节就开启了新年的工作,加上今年工作量比较饱满,所以春节休息很短时间就回到厂里加班加点了。”
在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春节期间在厂修理船舶达22艘,包括17艘船舶脱硫改装项目和1艘液化天然气(LNG)船改为海上浮式存储及再气化装置(FSRU)。“修船业是持续性生产行业,是没有长假概念的。”华润大东一高层管理者介绍说,为不影响生产进度,2020年春节该公司共安排近2500人留厂值守,包括本工550人,外来务工人员1900余人。
2月9日,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停靠了近20艘在修船舶,修理项目包括脱硫装置改装船、压载水改装船等。为了应对此次订单高峰,中船澄西在春节期间也安排了部分成员留守加班。1月21日至2月6日,该公司相继完工出厂15艘船舶,其中,腊月三十当天完工出厂船舶4艘。中船澄西修船事业部单船总管张震伟说:“今年公司修船和改装量非常大,我们项目组必须确保每一个节点按计划完成,一方面确保船舶能够按期出厂,另外一方面确保后续船舶进厂修理。”
长三角修船企业的生产忙碌状态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SPCC)成员单位在完工艘数同比减少8%的情况下,修船产值同比增长58%,SPCC修船总量接近220亿元,全年修船出口创汇约30亿美元,创下10年来的最好成绩。全国骨干修船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部分船坞利用率超过95%,修船市场曾一度出现“一坞难求”场面,主要修船企业坞期已排至今年5、6月。
全面开工受阻
2019年被认为是我国修船行业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处的最好时光,这一良好势头原本应该在2020年延续,部分修船企业原本也为持续消化订单、按期交船确定了时间节点,却不想一切皆因新冠肺炎疫情面临重重考验。
2019年,船舶脱硫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改装市场“井喷”,为修船企业带来了应接不暇的订单和高负荷的运转生产,也为修船市场的兴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长三角地区政府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例如,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湖北省的浙江省,早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人数还处在缓慢上升期时,就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推出了十大最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尽管修船企业安排了部分员工负责春节留守赶工,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逐渐扩大,让各地方政府强化了管控措施,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生产进度。业内人士提出,就生产方面而言,疫情短期内对于修船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和配套物资及服务两方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