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犹如从天而降的“黑天鹅”,给包括货代在内的港航业各个环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虽然在短期内疫情会给货代物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危机过后,行业转型的速度反而将大幅加快,与此同时,也会有部分货代物流企业在危机中得以迅速成长并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新的领跑者。
危机来临:“领跑者”和“出局者”共存
毋容置疑,此次危机会给货代物流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一站式国际物流在线服务平台“运去哪”创始人、CEO周诗豪就表示:“虽然2月份的货量会下滑,但随着3月份复工的快速推进,市场也将会出现反弹。所以市场并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他进一步解释:“近期,已有部分国外研究机构推测在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将下降600万TEU,这也意味着,出口箱量将减少200万~300万TEU。在我国第一季度集装箱总吞吐量中,这一数额仅占比10%,加之分配在全国数十个港口,复工后还可能迎来爆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供需失衡将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而具体到货代物流企业,不同特质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将截然不同:部分企业将会逆势而起,而部分企业将加速“出局”。
原色咨询合伙人丁伟强就认为,具备以下三个特质的企业将会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分别是公司运营效率较高,全国范围内的共享中心已初现雏形和数字化、线上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
他观察到,不少业务运营效率较高的货代企业内部,都存在业务环节或部门冗余的现象。而疫情导致的“返工难”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帮助这类企业完成部分相似部门或岗位的合并及切割,进一步降本增效。
以往的企业,尤其是全国性的货代企业,通常拥有遍及各地的分公司,各自为政,负责订舱或报关等相关业务。
然而实际上,随着数字化及线上化程度的不断升级迭代,一个地区性的共享中心就可以承担全国所有地区的报关订舱等业务。“各地复工情况不尽相同,哪个地方复工情况最好,成本较低就会自然而然成为共享中心。”丁伟强称,不过他特别强调,前提是该企业早已在疫情发生前做好了预案,共享中心已现雏形。
此外,拥有一定线上化业务比例的企业也会快速成长和蜕变,比如,原本线上化业务占比仅仅为20%到30%的企业,在这段只能与客户隔空交流的特殊时期,其线上业务的比例自然会大幅攀升,完成数字化蝶变。
“这些企业的崛起完全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早在危机前,他们已敏锐地洞悉到了行业效率和成本的痛点,最重要的是,他们及时做出改变,疫情危机在这个过程过起到了催化作用。”丁伟强解释说。
而周诗豪则认为,有四种企业将拥有较为明朗的前景。其中包括物流的硬件资源配套齐全的信息化企业,如全球化的大型物流公司,他们不仅拥有丰沛的物流资产,同时还在坚定推进信息化的升级;服务能力覆盖更广的全球数字化企业,他们或许没有硬件设施,但服务能力覆盖广泛,标准清晰,数字化响应程度较高,深圳物流网 ,拉萨物流 ,这些企业必将是行业的领军者。
“此外,能够提供线上差异化服务体验的企业以及能够提供‘端到端、一站式’服务的企业也在危急时刻,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周诗豪表示。
“而在上述几个方面都不尽人意的企业,有可能会加速出局。“丁伟强称。
防“危”举措:“缩编”业务 预判现金流
那么,对于受到疫情负面影响的企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呢?
丁伟强认为,此时,进一步扩张,寻找新客户的做法并不可取,相反,适当“缩编”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所谓“缩编”,就是根据客户与公司的匹配程度,挑选最为核心的客户群体,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如资金、人力等向核心客户倾斜,紧密围绕此类客户开展业务和服务。“比如,对包括船东、集卡司机等供应商的选择,都要围绕核心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丁伟强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