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在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初步预测,到3月中旬除湖北以外全网快递基本能够恢复常态。有超过一半的省份出台政策,允许快递员在测量体温正常后可以进入小区进行投递服务。
快递员能不能进小区配送?这个话题从春节期间一直讨论至今,它关系到防疫安全,也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便捷程度。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上海,快递小哥徐军2月28日拿到“无接触式快递员小区出入证”,成为疫情后上海首位重新进入小区派送的快递员。在杭州,宜昌物流 ,快递员凭借健康码中的绿码也可进入小区配送快件。
快递员进小区配送并不等于放松了防疫警惕,他们仍需要佩戴口罩,接受体温监测,凭健康码证明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投递时也可以采取放在家门口再电话通知的无接触配送方式。这样一来,安全性和便捷性实现了更好的平衡,投递“最后一百米”的现实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还有很多地方,快递员依然无法进入小区,甚至制造了人为聚集的场景。在封闭式小区诸多大门只留一个门通行的情况下,分属于不同快递的小哥们纷纷在这唯一可通行的门口“摆摊”,各个摊位前人来人往,人们在铺满地的快件中不停翻找,门口保安忙不迭地给穿梭的人们量体温做登记。
这样的现实情况显然与“封闭小区”、“无接触配送”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限制活动是为了减少聚集,如果限制了反而造成了聚集,那我们就要考虑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合适了。
更何况还有电梯、楼道等小区内公共场所感染风险的增加,以及居民出门时对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消耗。去小区门口拿一趟快递,该喷的消毒液不少喷,该扔的手套还得扔,人们忍不住心疼这些来之不易的物资。这种尴尬的场景背后,有层层传导的防疫压力,也有粗暴的执行思路。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三亚物流 ,很多政策在基层执行时变了味,“一律禁止”、“一概拒绝”,试图用最小的成本解决一切问题。疫情防控不能因噎废食,“无接触”并不等于直接将小哥拦在门外。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地区,智能快递箱、预约投递、物业分楼栋完成配送等都是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次疫情倒逼着快递业探索更多灵活的方式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难题,也为政府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契机。
不只是快递小哥,还有外卖小哥、家政阿姨、维修师傅等,非常时期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和一些必要的诉求应该纳入管理者的考量。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人文关怀,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依赖更精细化的治理和多元的参与。希望更多的小区为执行防疫措施的外卖小哥敞开大门,希望更多的安全和便捷可以两全。(张永群)
[ 责编:王欣夷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