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进口铁矿石也随之增多,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铁矿石码头接卸能力对铁矿石资源的正常运输有着直接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高速增长、粗放式的扩增转向中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在此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结合《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并考虑目前我国城镇化、建筑业、交通基础设施与机械装备制造业继续稳定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引领和惯性作用,预计至“十四五”中后期,我国钢铁生产仍将会维持目前稳定的发展态势。有关研究表明,预计2025年我国粗钢产量大约在9.5亿吨左右,2030年粗钢产量将基本维持2025年水平。
当前现状
我国港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布局趋于完善,沿海港口已形成了以20万~30万吨级为主导的铁矿石卸船泊位和二程接卸、中转设施相匹配的铁矿石运输系统。
一是整体布局已形成,但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五大相对集中的区域都形成了一定的大型专业铁矿石接卸码头或泊位,但其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大型专业铁矿石码头泊位布局过于集中,我国沿海有接近90%的大型专业铁矿石泊位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及其以北地区。其中约有33%的大型专业铁矿石泊位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约有25%的大型专业铁矿石泊位分布在山东地区,约有23%的大型专业铁矿石泊位分布在天津和河北地区。
近年来钢铁工业有所发展的东南及西南沿海地区的大型专业铁矿石码头在布局、数量、泊位规模等级以及泊位利用率等方面都远低于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我国南部沿海港口的大型专业铁矿石码头泊位明显不足。
二是码头整体接卸能力逐年提高,但较实际需求仍有一定缺口。
截至2018年底,我国沿海港口1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专业铁矿石接卸泊位增加至61个,设计接卸能力提高到约7.5亿吨左右,尽管泊位个数和设计接卸能力都有较大增加和提高,但与2018年实际接卸的11.2亿吨外贸进口铁矿石量仍存在约4亿吨能力缺口。总体分析,虽然我国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作业及能力基本平衡,但沿海港口大型(10万吨级及以上)专业铁矿石泊位接卸能力仍略显不足。
三是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沿海40万吨矿石码头数量不足。
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巴西作为我国铁矿石第二大进口国,其到我国沿海港口的运距超过5000海里,运费远高于澳大利亚铁矿石到我国的运费。伴随着40万吨超大型矿石船舶不断增多、巴西至我国航线铁矿石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而目前我国可以满足40万吨矿石船舶安全停靠与作业的码头泊位有限,尚不能满足巴西至我国航线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码头岸线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我国港口总体规划实行“一城一港”政策,多年来港口的建设以港口所在城市为基础和依托,港口所在城市分别编制各自的港口总体规划,为了各自城市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各市在编制港口总体规划时,很少也很难统筹考虑区域内其他港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邻近城市的港口同质化发展严重、功能趋近、港口间接腹地交叉、港口间过度竞争,甚至是无序竞争等问题,由此最终导致岸线等有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不充分利用。
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逐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将按照高质量发展原则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对钢材和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增长也将趋于平缓,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钢铁工业发展和进口铁矿石需求预测,进口铁矿石数量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有水平,未来预计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考虑目前我国沿海港口专业铁矿石码头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未来我国沿海专业铁矿石码头建设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结合铁矿石码头发展建设的总体判断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钢铁工业布局的调整情况,适当调整沿海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泊位布局。
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大型专业铁矿石接卸码头布局已初步形成,但钢铁产业和铁矿石运输的发展,远远超过2006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时的预期。在我国经济社会将按照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原则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对钢材和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增长也将趋于基本平缓的大环境背景下,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加快推进优化、调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关内容的修订工作,并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修订工作和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适当调整沿海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泊位布局。
二是通过对既有码头泊位技术升级和改造,提高大型专业铁矿石码头接卸能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