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民航局官网公布了2019年中国机场吞吐量数据。
以旅客吞吐量为分析维度,观察过去一年中国民航机场的表现情况,同时结合2020年1-2月的部分机场运力数据,对疫情之下的机场运力进行解读。
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依然稳定,2019年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排名前十的机场整体迈过了4000万人次关口。其中,北京首都机场排第一,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分列二三名,西部地区机场占据4个席位。
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份多个机场的运力较上年同期出现了大幅下滑,民航“失去的2月”能否在今年找回来,依然面临考验。
长三角机场群运力最高
2019年我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达到13.516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9%。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2.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以及大陆至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84.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1%);国际航线完成139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各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39个,较上年净增2个(银川河东、烟台蓬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00万-1000万人次机场有35个(含北京南苑机场),较上年净增6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8%,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65个,较上年减少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8%,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在国内四大城市群的航空运输方面,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均超过1亿人次。其中长三角机场群最高,吞吐量26557.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0%;京津冀机场群次之,在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4665.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1%;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2.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4%,列第三位;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1040.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8.2%,排名第四。
具体的机场数据方面,2019年,北京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依然傲视群雄,尽管同比2018年出现1%的下降,但仍为国内唯一一座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机场。
尽管北京首都机场运力下降,南苑机场停航,但随着大兴机场的启用,北京地区的整体运力依然呈现上涨态势。2018年北京旅客吞吐量为1.075亿人次,2019年增长到1.082亿人次。
此外,以旅客吞吐量排名,国内机场2-10名的位次未发生变化,依次为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昆明长水、西安咸阳、上海虹桥、重庆江北、杭州萧山。
同时,随着杭州萧山机场在2019年末的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000万人次,使得排名全国机场前10位的机场,整体跨过了4000万门槛。
不过,在疫情影响下,21世纪经济研究院预计,2020年国内航空运输将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
从民航西南局近期公布的2020年2月份数据看,整个民航西南局管理的49座机场,其旅客吞吐量共计较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成都双流、重庆江北、昆明长水和贵阳龙洞堡机场的2月运力增速依次为-76.24%、-81.75%、-83.78%和-81.75%。
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例,2019年2月的旅客吞吐量为417.8357人,而2020年2月的运力仅112.0993万人。
民航中南局公布的1月10日至2月18日运力情况显示,民航中南地区共运输旅客吞吐量下降48.56%。其中,湖北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62.97%、湖南下降47.38%、广东下降44.59%、海南下降48.49%。
民航西北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18日期间,24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482.72万人次,同比下降47.91%。
尽管随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但民航“失去的2月”,能否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内找回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疫情影响中部头名之争
中部机场头名之争,仍未落定。
2019年末,武汉天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2715万人次,《武汉民航航线开发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其发展目标是“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到2020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3500万人次。
不过,武汉天河机场的这一目标面临着来自郑州新郑机场的挑战。
2015年,新郑机场以173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17位,同期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894万人次,排名全国13位。
此后,新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增速连续几年皆高于天河机场,并于2017年成功超越后者列全国第13位,同年天河机场仅排名全国第16位。
2018年,两座机场之间的位次差距进一步扩大。新郑机场为全国第12名,天河机场则保持“原地踏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