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国际机场首航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而对于北京双机场的憧憬也不绝于耳。事实上,在大兴国际机场开始启用前。北京早就是个拥有两座民用机场的城市了,分别是北京首都机场和北京南苑机场。
然而,南苑机场的存在感却一直相当低。但它的历史地位其实并不低。
南苑机场建于1910年,距今已经有109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机场。其实早在1904年,就有来自法国的两架飞机在南苑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飞机首次在中国起降。南苑机场还拥有中国航空史上的很多个第一,1911年4月6日,留法飞行家秦国镛驾驶高德隆单座教练机在南苑校阅场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飞机在自己的国土上飞行。1913年8月,北洋政府参谋总部在南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最早的航空工厂也在此成立,与之相比,日本到1916年才有了第一所民间飞行学校,1919年日本政府才创办了第一所正规航空学校。1914年3月10日至11日,南苑航校进行了从北京至保定的首次国内试航飞行。1920年,南苑机场开办北京至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以及北京—张家口—库仑(今乌兰巴托)等民用航线。1921年南苑机场实现中国第一次空中游览飞行,并向公众发售空中游览券,吸引了大批北京市民前往购票。1921年8月11日,南苑机场开通北京—北戴河的中国第一条旅游航线,这是北洋政府为了便利政府官员和驻京外国使馆人员前往北戴河避暑而开通的特别航班,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航空公司——中英航空公司雏形。
南苑机场拥有一座航站楼,一条跑道,目前仍为军民合用机场,只有中国联合航空的航班在这里起降。新机场建成后,现址南苑机场会同时关闭,民用航空功能同时转移到大兴机场。
与南苑机场的历史相比,首都机场则要晚的多。首都机场诞生于1958年2月28日。当天,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在北京东郊新建的一座现代化民航机场的主要工程已经完成,从3月1日起开始临时使用。所有原来在北京西郊和南苑机场起降的民航班机和包机,都要改在新机场起降。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之后首都机场历经了三次扩容。
刚刚建成时,首都机场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1965年,机场进行了扩建,将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机场的建筑容量和设施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国际民航和旅游事业的需要。
机场扩建工程在1974年10月开工,于1980年启用。新落成的候机楼,也就是T1,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比原候机楼大5倍,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500人次。
1980年1月1日新航站楼启用后,又几经扩建。但到了1998年时,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700万人次后,处于严重超负荷运转状态。1995年10月26日,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再次动工。设计旅客年吞吐量为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吞吐量为1万人次,比首都机场之前的吞吐量多一倍,年飞机起降为19万架次。新建航站楼就是2号航站楼(T2),于1999年11月1日启用。
据统计,扩建T2后,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迅猛上升,1999年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为1860万人次,2000年就上升为2169万人次,预计2002年底就可能达到2700万人次。于是在2004年3月,首都机场迎来第3次大规模扩建。2008年2月29日,T3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又在2016年启动建设第四跑道。
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这两个机场一同运行了几十年,但客观上,不管是在等级上还是数据上相差都较为悬殊。
首先科普一个小知识,机场其实是分等级的,它的飞行区等级用数字+字母来表示,第一部分是数字,表示跑道长度,“4”表示1800米以上。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能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的翼展和轮距,从A到F越往后越大。
根据《2018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首都机场作为一个4F级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突破一亿人次,而南苑机场只是一座4D级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同年只有650万人次。
数据来源:《2018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的机场着实不够用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航空旅客人数日益增加。据《2018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统计,2018年我国机场主要生产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0.2%。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13842.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9%;国际航线完成12626.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3.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