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悠悠岁月,位于华南的广州白云机场不断发展壮大,折射了时代的巨变,如今不仅是广州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白云机场,从广州解放之初只有寥寥几条航线,到如今通航点超过220个、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从改革开放之初,空姐踩着单车到停机坪上班,到如今停机坪上频频出现全世界最先进飞机的身影;从30多年前普通人乘坐飞机前要单位开证明才能购票,到现在大家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票、自助值机等流程,自助托运行李、刷身份证就能过安检、刷脸就能登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感慨万千。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目前,广州白云机场已经成为中国内地三大机场之一,是中国南方连接世界的航空枢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随着去年2号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白云机场迈入世界一流航空枢纽建设的快车道。2018年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居全球机场第13位。2019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正持续攀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能力将再上新台阶。
曾开启新中国最早国内航线
回顾过去70年时光,白云机场在中国民航史上写下辉煌篇章,曾开启新中国最早的国内航线之一。1950年8月1日,“天津—汉口—广州”航线开通,史称“八一”通航。随后多年,白云机场交替承载着新中国军用和民用航空的发展。
到了1964年4月29日,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开通“达卡—上海—广州—达卡”国际航线,成为中国民航打破空中封锁的标志。与此同时,民航局决定对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按国际机场标准扩建。自此,白云机场的名称多了“国际”二字,定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白云机场的“白云”二字,源于旧机场地理位置靠近的白云山。当时,坐落在白云山西边的旧白云机场,拥有一条跑道、一座航站楼。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旧白云机场的第一代候机楼也成了广州接待中外来宾的重要场所。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广东经济的蓬勃发展,旧白云机场亦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多项业务指标跃居全国第一。1980年至1992年,飞机起降架次居全国机场第一位;1986年至1992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机场第一位,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机场。1994年,白云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从这里出发的“老广”旅行团、春运热潮、电子产品和海鲜货物,都向世人展示着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节奏和繁忙景象,成为后来描绘广东改革开放腾飞的经典画面。
随着广州市区不断扩大,旧白云机场渐渐融入繁华的闹市之中,原有的运行保障能力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旧机场规划搬迁已提上了重要日程。1992年,新机场的选址工作正式启动,最终选址在距市区北部28公里、占地规模比旧机场大5倍的花都区和白云区交界。2000年,新机场正式动工,耗资198亿元,历时4年竣工。
强大引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004年8月4日22时50分,随着广州-湛江CZ3265航班腾空而起,旧白云机场功成身退,完美谢幕。次日,新白云国际机场无缝启用,一夜跨入“双跑道时代”,也为广州插上了新的腾飞翅膀。
新旧机场一夜“无缝”对接,创造了国内最大规模机场一夜成功转场的先例,在中国民航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机场的启用,一方面解除了狭小、拥挤、靠近市区等制约机场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消除了夜航限制,得以24小时运营。
此后,白云机场不断扩建和完善各项设施。转场15年来,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攀升,2004年转场当年突破2000万人次,其后每3年净增加1000万人次,到2013年一举突破5000万人次大关,每年客流净增量相当于一个内地机场客流量。2018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在世界机场中排名第13位。
近年,FBO商务航空服务楼、GTC综合交通中心、地铁城轨站、机坪扩建、国际一号货站等配套项目相继建设,与白云机场目前的两座航站楼和三条跑道,共同构筑起一座气势恢宏、出行便捷、通达全球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航线网络覆盖全球
强大的软硬件保障能力,进一步释放了白云机场的发展潜能。2004年,白云机场通航城市仅有113个,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仅有28条。至2019年6月,白云机场通航点已经增加到228个,国际和地区通航点达到92个,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基地公司南航的“广州之路”更使得白云机场的中转比例大幅攀升,奠定了白云机场面向大洋洲的第一门户枢纽地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