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中国迎来70华诞,我由衷地感到喜悦。我是完全由新中国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孩子。新中国的诞生,我们穷人的孩子才有了上学的机会,把我从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培养为一名祖国航空工业战线上的战士。
小时候,我的家在龙华机场跑道的北延长线上,每天看到飞机从我家的房顶上起飞或降落。那时,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看飞机是最开心的事,我爱祖国的蓝天,梦想有一天我能同飞机打交道。高中毕业正遇上“文革”,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我参军了,部队却开启了我的航空梦,从此我同祖国的航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部队,我维护战鹰,顶着烈日,冒着寒风,风餐夜战,不让故障过夜,把一架架战鹰送上蓝天,把一批批飞行学员输送到战斗部队。由于精心维护飞机,我负责的机组被树为样板机组,荣立集体三等功。部队又送我到空军工程学院深造,为我长期献身航空事业打下更深的基础。
转业地方,我有幸投入了大飞机事业。当时正值我国自行研制的“运十”飞机首飞成功,而后又进行着一系列的试验试飞。在试验试飞期间,“运十”飞机曾七次进西藏拉萨,为灾区运送救灾物资。这期间,虽然我在政工岗位,没有直接参加大飞机的研制,但我为祖国的大飞机事业取得的成绩兴奋不已。不久,由于种种原因,“运十”飞机下马了,我们航空人的心情是异常难舍难分的。
为了保持我国大飞机事业的研制队伍,航空人在艰苦的日子里不断探索新路子。经过艰辛的谈判,中美合作生产MD-82客机的项目批准上马。航空人非常珍惜这次合作的机会,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1987年7月我们公司向航空公司交付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客机,随着飞机的生产和交付,我国民用飞机制造的质量观念得以飞跃提升,适航理念由此建立并不断加强和深入,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为今后我国重启自行研制大飞机时能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基础。
1989年组织决定把我从政工岗位调入MD-82客机项目的管理岗位,同美国合作方麦道公司协调解决合作生产合同条款双方执行中的问题,并负责飞机销售和交付。期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合作生产客机项目顺利进行,我们公司共生产交付了37架合作生产的飞机,我亲手交付了30架。当时,我给自己定下了工作原则:于组织,我看重的是结果,我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组织争取最好的结果;于自己,我不重结果,而注重过程,不重个人利益,而注重个人历练,参与和享受过程是工作中最大的幸福。期间,由于在MD-82飞机销售中成绩突出,我荣立公司颁发的二等功。
为了发展我国的大飞机,上世纪90年代,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发展中国民机产业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在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麦道合作生产MD-82客机项目结束后,继续与麦道合作执行MD-90干线飞机项目,提高飞机制造能力;第二步,与空客合作发展AE100项目,提高飞机设计研发能力;第三步,规划自主开发型号,逐步走上自主研发和经营大飞机项目。
由于波音兼并麦道,关闭MD-90生产线,迫使我方在生产交付2架MD-90飞机后停止了MD-90干线项目;随后空客立即停止与我方合作的AE100项目,这就是1998年,我国大飞机事业的两件大事——MD-90停产和AE100项目终止,“三步走战略”的设想刚刚起步就走到了尽头。
但我们航空人并不气馁和沉沦,尽管大飞机事业再次跌入低谷,条件艰苦,福利待遇低下,而圈子外异常强大的诱惑力时不时地向你招手,我们却默默地坚守着大飞机的阵地,因为我们知道祖国不能没有大飞机事业。
2000年2月,国务院要求总结民用飞机发展的经验,按市场机制发展民用飞机;根据支线航空的发展,集中力量攻支线飞机,决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水平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我国的民用飞机事业迎来了新的曙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