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19年全球港航信息技术成熟度曲线
图2 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结合的模式演变
2020年,突然降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航运业这一传统的人力密集型行业受到极大冲击,散货运价下跌、班轮停航加剧、港口和口岸服务效率降低、代理等航运服务产业“休克”。疫情影响无法避免,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若能利用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数字化转型手段大幅降低航运业的人力依赖,或能转危为机,促进航运业加快线上服务模式探索和数字化转型步伐。
疫情影响推动成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放大了航运业对数字化需求的紧迫性。航运业务中,除了一些管理、商务工作可以居家远程办公,码头、场站、载具、船坞、关检、海事等大量环节都需要现场人力操作。这就促使远程会议、移动办公、网上订舱、网上卖船等已有成熟数字化方案的新模式普及率大幅提升,而智慧港口、智能仓库(场站)、智能船舶、智能验船、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没法在疫情之中得到迅速推进,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数字化方案。当然,数字化不仅仅针对单个环节,还需要面向整个航运业务体系。
航运需要成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航运业务串联在面向各产业的全程物流服务链条之上,数字化需要将整个业务链条转型为线上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航运物流运行效率,即从全局出发体系化、分步骤地运用数字科技,实现港口、航运企业、陆运、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港、航、物、贸一体化、全程化、柔性化发展。
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提单应用场景被寄予厚望。2月底,致力于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服务供应链上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安全、可信数据交换平台——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向实体化迈出关键一步,中远海运集运、达飞轮船、中远海运港口、赫伯罗特、和记港口、东方海外、青岛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上港集团完成股东协议书签署,无疑为深受疫情影响的航运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航运业务链条长、涉及角色多、承运货物价值高,业务信息交换跨国、跨政府、跨行业,承运货物的贸易信息涉及各产业供应链的商业机密,被认为是最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监督、效率问题的产业。面对疫情影响,区块链应用为代表的数字航运是否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值得重点关注。
航运区块链正处于标准化窗口期
航运与区块链一结合便迅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潜力广阔,关键在于其特殊的功能特点,即由加密技术、分布式技术、链式数据结构等技术交叉而产生的模式优势。要让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产业发挥效能,就要找到适合于区块链应用的业务场景,并找与之匹配的应用模式。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版《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的研判,航运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周期小于5年,目前正处于港航信息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期望峰值期”(见图1)。航运区块链的创新促动始于2016年6月,马士基和IBM最早开始尝试将区块链用于跨境供应链实验,随后鹿特丹港、荷兰银行、英国捷敏科技等纷纷进行了区块链在港航物流领域的技术探索和尝试。直到2018年Tradelens和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成立,标志着航运区块链进入“期望峰值期”。
航运区块链技术将在两年内完成标准化。一项技术在市场化阶段前,需要经历研究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处于“期望峰值期”的航运区块链显然渡过了研究阶段,要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应用,标准化工作已刻不容缓。2019年4月,马士基发起成立的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已明确提出其目标为“制定共同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标准”,这也代表着产业界吹响了标准制定的号角。航运区块链技术从发展到成熟的周期预计为5年,2016年至2019年经历3年应用研究,据此笔者判断航运区块链的标准化时间窗口期为2020年至2021年。这一结论主要立足于集装箱海运业务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
需格外重视规则制定
既然航运区块链标准化时间窗口如此紧迫,我国航运业是否有必要抓住这个机遇主导航运区块链规则的制定?笔者认为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和信息安全产生深远影响。航运区块链规则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信息流传递,规则主导者显然比规则追随者具有政策适应期短和合规成本低的显著优势,并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信息安全。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进口国,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三的集装箱船队和全球排名前七的港口,以市场规模和体量优势,理应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享有较高话语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