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明每一次危机往往伴随着科技的突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航运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工作人员返岗受限等情况,生产效率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同时,智能化航运的创新应用顺势而上,保障船舶、货物的正常流转。从疫情发生到3月25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平均效率稳定保持在每小时35自然箱以上;上港集团联合中远海运集运通过构建区块链COBaaS平台,物流客户验证、代理、缴费、托单一站全线完成,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进口业务办理零延时,显著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技术助力航运业与疫情展开全力赛跑。
催生航运智能化管理新需求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下,货运活动的突然放缓和港口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等突发因素,对我国航运业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随着新技术加快应用,智能航运时代比预期来得更快。”
“疫情暴发后,我觉得从整个航运业来说,应对是比较被动的,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尚缺乏足够信心和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文元桥教授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元桥说:“对于如何提高航运业的疫情处置能力,首先我们可以用大数据来筛选,因为现有的AIS已经记录了船舶完整的轨迹,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可以筛选出这些船舶有没有去过疫区、在哪些地方停留过、停留的时间有多长以及可能的感染特性,然后我们可以对船舶进行有差别的管理。”
“其次,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堆场无人作业、无人理货、非接触式船舶安全检查检疫等。比如船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在线查看船上设备,通过高清的视频来看,很多一般性的设备检查,比如说这设备的数量够不够?有些设备有没有定期进行检验?都是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可以实现的。”文元桥表示,“此外,我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天中国入境船舶约600艘次,人员规模在1万人左右,对于输入性的防疫工作,船舶也是特别需要重视的运输工具,除此之外,对于船员的跟踪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在上海洋山港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显示屏上,各色船舶标识闪现在洋山港水域,物流、生产、施工恢复了往日的繁忙。“红色代表客船和危险品船、黄色代表运输船和工程船、绿色代表渔船……”洋山港海事局工作人员沈高瀚告诉记者。
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从境外输入,洋山港海事局加强船舶信息收集工作,利用VTS、AIS等工具加强对国际航行船舶的监控。在接到航运公司、船舶、代理等方面有关疫情信息报告后,第一时间通报辖区海关、边防、卫健等部门及港口、引航等单位,做好疫情船舶管控及船舶、船员处置工作。
硬核技术为安全生产提供支持
据了解,一些智能化应用较成熟的航运单位,在疫情面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抵抗疫情的蔓延,同时也利用了成熟可靠的智能化技术,减少人员接触,保证业务指令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运作。
厦门港海天码头是“丝路海运”的核心港区,航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的54座港口。78%的“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途经或从这里出发驶向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面向全球互联海运贸易网络。
在疫情防控期间,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上线了全新的智能装卸系统,有效减少了人员面对面作业,并提升了工作效率。据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总经理林大煜介绍,使用该平台后,人员配置从一对一台设备,变化为一对3-5台设备。不仅实现海天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信息全程可视化,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码头人力成本高,人、机、车交互安全等问题。
林大煜说,厦门港近几年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通过这次疫情,进一步发现智慧港口对港口生产恢复、发展有很大的用处。智慧港口的建设已经成为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众多港口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江中游航道处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一时间,湖北省内、武汉市内航道单位的人员流动、物资运送受到影响,关键时刻,长江“数字航道”系统发挥了强大的智能优势,通过数字航道平台分析评估、远程监控、远程维护、远程巡航、远程信息上报,有效保障了长江航道在抗击疫情保畅通期间有序运行、不断不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