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结束后,世界经济将以何种形态复苏?这个话题牵动着全球的眼光。最近,法国《回声报》网站发表题为《疫情结束后可以期待出现什么样的经济复苏》的文章,颇受关注。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心,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疫情从未动摇广东改革发展的信心决心。疫情中“危”与“机”并存,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东既有变压力为动力的果敢,也有化危为机的底气和能力。从疫情之“危”中把握经济转型之“机”,将成为激励广东乃至中国再前进的新动能。
直面疫情大考,广东做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广东要充分利用重大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时间窗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加快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潘丽珍(广东省工商联副秘书长)
“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作为经济大省,面对疫情后半场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场大考。
广东战疫情稳经济的底气足、干劲大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1年保持全国第一,其实力和底气来源于制造业。广东制造呈现出体量庞大、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等特点,多个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增加值33616.10亿元,约占全国1/8,制造业从业人员4000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6.3%、32.0%。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是全国战疫情稳经济的重要中坚力量。
(一)政务服务不断优化,经济活动快速“重启”。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放缓广东改革的步伐。广东提速“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在“粤省事”基础上,进一步擦亮“粤商通”“粤政易”“粤监管”等“粤系列”移动应用品牌。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领域企业高频服务事项入驻“粤商通”平台,实现平台服务事项超过500项;“粤政易”推动“掌上审批”,移动办公平台实现100%镇(街)、村(居)接入;建设面向监管执法人员的“粤监管”移动应用,依托“粤政图”为执法人员提供监管现场全景信息,支持移动取证和移动执法。全省推进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处全国前列。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等地营商环境排名全国城市前列。
(二)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广东始终坚持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领域大幅度改革优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战疫情稳经济工作中,广东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并重,针对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重点防护物资严重短缺问题,及时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政府及行业商会协会牵头头部企业和供应链、物流企业,打通平台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分配资源,推动上下游企业无缝衔接、合作生产。同时,发动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通过设备和技术改造,跨界生产防护物资。以广东口罩生产为例,在各方协调配合下,口罩原材料熔喷布日产能从2月初的4吨提升到3月中旬的50吨,口罩日产量达3000万个,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大大缓解口罩紧张难题。
(三)工业互联网日渐强大,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得益于创新驱动持续用力,广东现代服务业优势与制造业产业创新优势互促融合,发展迅猛。2019年,广东拥有超过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2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战疫情稳经济中,广东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一批战疫云产品,试点一批产业集群,加码一批扶持政策,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助力受疫情影响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渡过难关。严峻的疫情考验也使得广东医疗产业站到前台,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华银医学、达安基因、迈瑞医疗、香雪制药等企业所处的体外诊断、临床监测类医疗器械、中医药合成加工、疫苗研制等产业,短期内取得突破性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