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人员在栖霞区冠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该公司终端客户有苹果、华为、小米等著名品牌。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今年1—3月,南京软件信息、金融、房地产三大服务业通过新科技、新产品、新思路为战疫情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软件服务业的云服务、电商平台等涌现一批逆势增长的企业;
市属金融重点企业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信贷投放量增长较快;
一批房地产企业满足置业人群的需求,探寻新思路,为南京产业发展留人才;
……
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为全市夺取“双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软件服务业:新科技引领,抢抓市场机遇,企业获得发展“先机”
依托新科技,搭建大数据平台,研发新产品,南京软件服务企业迎来高效运转。在云服务、电商平台等领域涌现出华为云、中储智慧物流、零浩网络、苏宁、亿嘉和等一批逆势增长的企业。
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与“网络货运平台”两个核心平台,开展关联性生态多元化建设,构建物流及供应链、物流金融、物流新消费、物流大数据四大业务板块,搭建了一个“数字物流、供应链生态圈”。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通过物流运力交易平台,我们帮助物流需求方、供给方及其他企业进行物流运力服务的交易,并通过网络货运平台对物流进行高效运作和管理。”
“我们还使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聚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商品交易、支付结算、融资等第三方数字化供应链公共平台,并提供集软件、硬件、算法、区块链多种技术集成的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指出。
平台化、数字化的运行模式让该公司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影响,还实现收入增长。一季度,公司实现软件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超15%。
利用新科技研发新产品,市场得到拓展。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医疗物流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医疗机构中受到广泛欢迎。
“该系列机器人能够代替医护人员完成药品、手术器械、检验标本等医疗物资取用和配送工作,保障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亿嘉和相关人士介绍。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软件收入105万元,同比增长15.3%。
抓住市场机遇,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发挥了最大能效,既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服务需求,也提升了自身业绩。
疫情影响下,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生活类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物流发展活跃。
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3个月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同比增长。孩子王是五星控股旗下的母婴产品线上平台,新上线直播小程序,直接带来销售业绩在疫情发生后10倍的增长,利润不降反增。
金融服务业:新产品研发速度快,融资效率高,信贷投放紧贴市场需求
武汉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ICU病房、负压病房等核心净化区域,急需安装专业的医用净化空调设备。时间紧迫,南京一家专业生产医用净化空调设备的企业——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当天便接到了这个特殊的任务。
抗击疫情迫在眉睫,金融供给不掉链。
工行南京分行得知企业需求后,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短时间内就为企业前后两次融资,总金额约8000万元。
金融行业迅速及时地为企业浇灌“活水”,成为疫情期间的亮点。
“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慢脚步。”南京证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加大债权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截至4月份,先后完成南京地铁绿色债券(30亿元)、紫金投资集团公司债券(10亿元)、扬子国资集团公司债券(15亿元)、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非公开公司债券(10亿元)等发行工作;抓住疫情窗口期,为湖北天风证券成功申报疫情防控债券总规模50亿元、完成首期发行15亿元。”
一季度,全市金融直接债务融资也在大幅增长。
特殊时期,加速专项创新产品的研发成为各家金融企业头等大事。
紫金农商银行迅速创新推出三项产品,服务资金需求。“小微复工贷”,在原有授信额度的基础上可增加20%的额度;“租金贷”,解决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地、商铺等租金问题;“房易融”产品线,实现在线申请、极速审批。
今年一季度,紫金农商银行各项贷款累计发放达到212.21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