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零售消费额与零售商贸物流的增长。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在此带动下,电子商务物流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
再次,从连锁零售企业配送情况来看,传统零售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积极寻求合作,以实现物流共享。如百联股份、联华超市、永辉超市与武汉中百的联采、供应链协同等;步步高与区域零售商共同打造的中国0+0联合舰队,都极大提升了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数据显示,2014年在75家百强网络零售企业中,半数以上企业已采用自建配送平台的方式,其中23%的门店开通了自提服务。以京东为例,截至2014年,其建立仓库118个,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全国范围内拥有2045个配送站及1045个自提点、自提柜。
最后,从冷链物流市场来看,2014年冷链物流需求市场规模达11200万吨;冷库总量3320万吨,同比增长36.9%;冷藏车总量约8万辆,其中新增2.07万辆,百强企业冷链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36.4%。
(二)我国零售商贸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零售商贸物流发展迅速,然而就我国目前零售商贸物流整体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体系不完善。虽然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物流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配送体系不完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是阻碍零售商贸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物流配送效率低。实际上,物流设施设备的落后、功能的单一性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物流配送的低效性。目前,零售企业中对于各类商品的分拣,依然以人工方式完成;大部分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较低,使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偏低,出现低效运作的情况。数据显示,我国零售连锁经营企业中,配送中心与连锁店铺的数量配送比仅为1∶20,即一个配送中心只能满足20个店铺的配送需求,而国外这一比例则达到了1∶70。
第三,物流配送成本高。据2014年物流行业数据分析,2014年社会物流总成本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占GDP比重为16.6%,而发达国家则已降至10%左右甚至更低。以农产品流通为例,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产品在流通配送过程中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
零售商贸物流一体化的形成机制
(一)一体化物流的发展
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连锁零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生产情况对物资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能够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具体来看,企业在物资预测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偏差较小的前提下,其规划出的物流路线及配送计划不仅更为合理可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单独配送的次数及成本,极大提升物流车辆的配送效率。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需物资种类多、数量大等增加了物资预测和管理难度。因而,物流管理者在对企业生产所需物资进行预测前,应当全面掌握各生产单位及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综合分析计划的急缓程度、计划单位的距离等因素,做到统筹安排,以规划出最优的配送路线,减少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同质企业之间的物流一体化阶段。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及经营方向的多样化,多数企业整体物流业务总成本少于单个物流业务形成的成本之和。简言之,其实就是 “1+1>2”的规模经济效应。在原材料存储、流通、零配件制作及配送等方面尤为明显。因此,各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主要通过组织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实现物流资源共享,从而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便是同质企业之间在物流业务上的一体化运作机制。
关联企业的物流一体化阶段。关联企业的物流一体化指的是不同产业的企业在开展物流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体化运作机制。与同质企业间的物流一体化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即关联企业的物流一体化包括了生产商、零售商、批发商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不仅使其物流资源得到进一步融合,同时也更有利于企业整体物流配送效益最大化的发挥。
(二)零售商贸物流一体化的形成动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