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最大的民生。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水运行业的劈荆斩浪、一往无前,海事部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海事管控能力,不断完善水上安全治理结构,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使船畅其行、货畅其流,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70年来,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上逐年递减的数字,无声诉说着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巨变,讲述着海事人忠诚履职、奉献担当的精彩故事。“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海事人永远的伤痛,经历水上运输安全年的洗礼,尽量减少水上交通事故发生,是每一个海事人的最大期盼。
70年来,海事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针对漏洞和顽症,敢于动真碰硬,重拳出击,开展“平安船舶”“打非治违”等一系列、一轮轮针对性强且成效显著的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扭转了被动局面。
总结规律求长效。确定了“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四客一危”重点船舶、“四季三节”重点时段、“四船一链”重点环节等监管重点。坚持“船员、船舶、环境、岸基支持”系统管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与海事监管责任逐层落实。
安全治理靠人民。适应海事管理由港区走向全水域的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整体联动、有效融合,打造责任链,编织安全网,努力形成水上安全管理多方共商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
法治为基重规范。制定、修订规章、行业标准,推动相关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出台,全面覆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各环节、各要素的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统一执法流程和履职标准,确保执法的程序化、规范化。
智慧监管更高效。信息化监控与现场执法有效联动,实现从“签证+巡航”向“信息化监管+精准治理”的转变;船艇、飞机、移动指挥车、无人机等搭建的立体化监管格局,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E航海”战略、北斗导航现代海事通信技术等,构建起了高速、畅通、安全的船岸之间、船船之间通信交互系统。
70年的努力探索与奋斗,建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海事部门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之路。
70年的自我革新与完善,经历了海事体制改革从“政企分开”到“由事转公”的身份之变,完成了由“一水多监”到“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之变,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海事队伍,正以全新的姿态,奔跑在服务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伟大征程中!
海事执法人员对外轮进行安全检查。
渤海湾客滚运输:从事故多发到安全畅通文明
日前,乘客于先生很熟练地把爱车停在客滚船的汽车舱里,然后乘电梯来到自己的海景客房休息,打开电视,并不时欣赏窗外随船飞翔的海鸥。近年来,他经常这样坐上像豪华邮轮一样的超大型客滚船,来往于烟台和大连之间,感到很舒适、很安全。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情形。
渤海湾,历来是交通运输部“盯牢”的“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之首。因种种原因,在本世纪更迭的数年间,这里海难事故一度频繁发生。特别是1999年发生的“11·24”特大海难事故,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那时二手进口船舶充斥市场,部分船员素质低下,船舶超抗风等级航行,碍航养殖很多,搜救手段落后……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了海难事故多发的局面!”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原常务副局长刘功臣表示。
渤海湾水上交通严峻的安全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如何应对,对当时的交通部及山东、辽宁省以及各海事部门来说,是一次巨大考验。
长效管理防患于未然。
据介绍,从2000年开始,交通部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并重点整顿渤海湾水域。3年里,围绕事故症结的“人、船、环境、管理”等要素,大刀阔斧展开治理整顿,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长效机制,还一个“安全、畅通、文明”的客滚运输市场于民。
首先向老旧客滚船开刀。检查评估所有营运客滚船,该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直接淘汰。明文规定,客滚船船龄达到30年必须强制报废,渤海湾禁止进口二手客滚船舶。鼓励企业造新船,并提出了比国际标准更严、更高的要求。通过减少、下线老龄船,新增大型客滚船,渤海湾客滚船平均船龄从20多年降至10年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