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类】通用航空 【文章编号】38-2020-0045
UAM的英文全称为Urban Air Mobility,中文全称为城市空中交通。根据罗兰贝格的研究成果《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模式的兴起》所表明的那样,对于仅仅增加二维空间容量无法缓解现有交通状况的地区,无人机服务可以为其提供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无独有偶,毕马威也对UAM市场进行了分析,估算全球UAM产业规模到达53亿美元,预测其将在2030年扩大到152亿美元的规模,UAM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3%。笔者认为:面对UAM千亿级甚至万亿的未来新兴产业,中国亟需在UAM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勇于抓住产业发展起步先机,利用现阶段中国在全球领域的无人机研制、创新创业环境、导航定位技术、高速通讯技术、雄厚产业资本等方面的独特资源禀赋,着力塑造UAM未来产业和UAM行业生态,力争能在短期扶植并打造2-3家像华为在5G领域、腾讯在云计算领域一样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市场主体,成为引领行业、制定标准的现象级产业创新范例。下面,笔者从社会需求、产业创新、通航发展、国际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监管和科研共六个方面,以多维视角全方位、多层面解构中国加速发展UAM产业的必要性。
一、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UAM产业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的文化和情感交流需求增多、频次增加,这都紧密依赖着交通和出行选择不断丰富以及效率持续提升。在未来的十年,世界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中国更是达到70%,“大都会效应”日趋显著,城市交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加速也呈现出众多不可逆转的现实问题,交通拥堵、出行低效等“大城市病”在全球各地日益蔓延。在中国,北上广深及中东部省会城市管理者纷纷出台限号限行、潮汐优化、设立公交专用道、鼓励地铁出行等针对已有设施和资源进行优化调节方案并陆续实施,各种类型的隧道桥梁,地铁高铁等新增交通基建的战略性工程的陆续建设、改造并投入运行,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不断增加需求和供给侧的痛点正在催生各式各样的创新模型和解决方案。但是上述措施往往聚焦和停留在大众出行层面,对时间敏感、私密关注、倡导个性、注重品质的泛小众高效出行尚无有效方案。UAM产业的终端产品和服务输出恰恰可以在初期满足泛小众需求,待到全球产业化成型,以更先进的技术服务大众需求。这是遵循美国特斯拉对电动车产业的重构路径,小规模探索——奢侈品、小众化,大规模量产——消费品、大众化。
二、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的UAM产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持续研究成果,全球业界认为:第三维交通空间(天空)的使用——即UAM,将会给城市化特别是大都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交通拥堵和出行低效现实问题,提供非常前瞻、创新、开放和务实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覆盖庞大产业链的行业,UAM不仅包括飞行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下简称:eVTOL)的研发、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固定运营基地、城市起降点)的规划、建设等第二产业,还包括,eVTOL维护、飞行服务运营、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客户服务等第三产业。UAM产业将会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赛道、新场景,UAM产业链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根据罗兰贝格研究的乐观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10万架可载人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届时,全球大约100个城市将实施无人机服务,提供多种客运服务,每个城市平均将有1000架载人无人机投入运营。
三、基于国际发展现状视角的UAM产业发展需求
在全球,已经有很多国际知名公司(不仅UAM产业),启动相关UAM创新计划。国际基本市场也对UAM未来十分看好,给予超高估值,例如:美国优步公司(英文简称:Uber)的Elevate战略项目,无论该项目进行到目前是否具备实际的落地实施能力,但它确实成功帮助Uber在2019年5月10日纳斯达克IPO上市并达到了800亿美元的超高市值,而同期上市同样运行互联网出行服务的Lyft却只有230亿美元的IPO 市值。在创新理念和趋势驱动下,截止到2019年底,世界上已有超过200个直接设计和研究开发eVTOL的整机方案项目在开展,这些创新飞行器除了电力驱动、垂直起降的基本功能设定之外,还要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以适配未来自动化的空中交通出行应用场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