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五一”假期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已“解禁”,各地景区逐渐恢复营业,旅游业的恢复趋势,使航空业得到短暂的复苏。
本文对我国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航班运行情况进行对比,来看我国航空业的恢复情况。
1.整体情况
2019年“五一”假期从5月1日持续至4日,共4天;而2020年的假期从5月1日持续至5月5日,共5天。尽管2020年“五一”假期持续时间更长,但受COVID-19疫情影响,5天航班总量34,668班,仅为2019年同期的60.2%。
图: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航班总量对比 数据源:飞常准
日均航班量的变化更能说明该形式,今年“五一”期间日均航班量为6,934班,仅为去年的48.1%。同时,各类型航班占比变化也十分明显。从图2可以看出,受疫情影响,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出行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今年“五一”期间,国际和地区航线上的航班量大幅缩水,分别占总航班量的3.9%和0.6%,较2019年分别减少11.3和3个百分点。
图: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各类型航班占比(航班区域) 数据源:飞常准
出行量变化在图3得到了清晰的展示,2019年出行高峰开始于5月1日(14,829班),低谷出现在5月2日(13,817班),后续航班量缓慢恢复,但未出现明显回程高峰。2020年的情况与2019年相差较大,出行高峰到达更早,出现在4月30日(7,713班),尽管假期中段航班量变化趋势与2019年相近,即5月2日达到谷值,随后缓慢增加。但5月5日却迎来了回程高潮,当日航班量(8,620班)甚至超过去程峰值。
图:2019和2020年“五一”前后航班量变化趋势 数据源:飞常准
客座率方面,2020年“五一”期间变化趋势也与往年不同,由于今年国际和地区航线上,旅客受限制较多,因此下文仅使用国内航线客座率进行分析。2019年“五一”前后,客座率在4月30日和5月4日分别达到出行和回程峰值(76.4%和75.9%)。
然而,尽管今年4月30日出行航班运力投入要高于假期第一天,然而其客座率(60.0%)却远低于后者(64.5%);同样,尽管5月5日航空公司投入大量回程航班,但客座率(62.8%)也小于5月1日。总体来说,受疫情影响,2020年“五一”期间国内航班客座率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图:2019和2020年“五一”前后客座率变化趋势 数据源:飞常准
2.典型机场、航线和航空公司的情况
图: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日均航班起降架次排名前10机场对比 数据源:飞常准
对比2019和2020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机场日均航班起降架次可以看出,无论是航班吞吐量,还是机场排名,均发生较大变化。航班量方面,2020年各大机场日均架次较去年同期平均降幅为36.4%,其中浦东机场降幅最大(53.1%),成都机场降幅最小(21.2%)。
排名方面,除了昆明机场名次保持不变外,其他机场变化较大。由于北京出行限制在临近假期时才刚刚解除,因此北京首都机场吞吐量由2019年的第1位大幅下降至第13位。其他机场中,西南地区机场排名上升较多,成都和重庆机场分别位列第1和第2位。珠三角两主要机场呈现出不同趋势,广州机场起降架次从第2位下降至第4位,而深圳机场则3个位次,达到第3名。长三角主要机场(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和杭州机场)排名较稳定,在第7到第10位左右徘徊。
图: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典型旅游城市日均航班起降架次对比 数据源:飞常准
除上述主要繁忙机场外,我们再选取几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厦门、贵阳、青岛、海口和三亚)的机场,来看旅游业与航空业恢复情况。上述五个机场日均航班起降架次较为稳定,但5个机场的日均航班起降架次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除三亚机场降幅最小(23.8%)外,其他几个机场平均降幅为38.8%,青岛机场降幅最为明显,达到43.4%。与全国最繁忙的10个机场相比,这些机场降幅要更为严重,可见疫情对这些地区的旅游业的冲击,导致其航空业恢复更为缓慢。
图:72019和2020年“五一”期间日均航班量排名前10航线(往返)对比 数据源:飞常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