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上海空运公司-北极航道的诞生与价值

 海运新闻     |      2019-10-28 13:58

  

 

  我对北极航道有了更多兴趣,是因为“富兰克林悲剧”。去年播出的美剧《极地恶灵》(The Terror),以著名的北极探险事件为蓝本,讲述了约翰·富兰克林爵士于1845年率历史上第一支蒸汽动力船寻找北极西北航道的故事。那次探险极具历史意义,但也是一次惨烈的悲剧——梦靥般的恶劣环境和几乎没有冰融的夏天,让两艘当时配有新式蒸汽机螺旋桨推进器的探险船、两位极富航海经验的船长和近130名海员一去不返。

 

  初探北极航道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已经实践了一条向南绕过非洲大陆,再到达东方的航线。与此同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成功也点燃了航海家的热情——人们误以为这是到达东方的另一条航路。只是,这两条航线都太过漫长。当时,欧洲人文主义者和航海家都已理解“地圆说”,也基本了解欧洲大陆的位置,于是,准备尝试着寻找一条从北边去往东方的更短航线。

 

  对北极航道的探索从此开始。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着欧洲西海岸向西航行,来到了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北纬50度左右的纽芬兰岛。第二年,两兄弟又决定继续向北航行,希望找到那条通向东方的捷径。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成功,也没能再回到家乡。考特雷尔两兄弟的实践航行与设想,被认为是对北极西北航道(以下简称西北航道)的最初探索。

 

  1549年,有人意识到只要从欧洲向北航行,再东行通过东西伯利亚海就会很容易到达东方。这条更简单、更直接的航线,就是北极东北航道(欧洲称之为北方海航道,以下简称东北航道)。1553年,英国派三艘船尝试打通东北航道,只可惜这支船队刚刚进入北极地区就陷入困境,只有一艘船幸免于难。两年后,英国探险公司组织了一次探险性航行,但依旧没能在可达之处找到陆地的影子。到了1580年,不甘失败的英国人再次派出两艘船进入喀拉海,企图东进。结果,一艘船失踪。接连付出沉重代价,英国人于是被迫放弃了对东北航道的寻找。

 

  就在英国人退却时,荷兰人对东北航道产生了极大兴趣。1594~1596年,巴伦支三次寻找东北航道,到达了北纬79度49分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北进新纪录。后来,巴伦支继续向东北方行进,他和他的船员也成为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当然,此次探险还是以失败作为句号。不过,后人发现了巴伦支留下的详细文字记载,以及他绘制的极为准确的海图,这为后来探险家提供了重要航行依据。

 

  1725~1742年,丹麦人白令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北极地区发现了几座岛屿,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顺利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被认为是一个因工业革命而加速在技术与经济等方面取得进步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对北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代。“富兰克林悲剧”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在此后十余年的搜救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有关北极地区的知识甚至比过去200多年探索道路中发现的还要多——这无疑将人类向北极的进军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更为人类最终探寻北极航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1879年7月份,芬兰航海家诺登许尔德从赫尔辛基出发,并于第二年夏天绕过亚洲大陆东北角进入白令海峡,终于实现了人类打通东北航道的梦想。1903年6月16日,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驾驶着一艘21.9米长、3.3米宽、载重47吨的小汽船离开奥斯陆码头,沿着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当年的路线驶去。1905年8月26日,阿尔德·阿蒙森进入波弗特海,地平线上出现了一艘船只。当他得知这是一艘来自旧金山的美国捕鲸船时,惊喜,激动!这意味着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西北航道终于从梦想变成现实。

 

  历史就是这样,它并不光滑,而是曲折起伏的。在这一链条上,当时发生的那些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或悲剧,在过后看来也许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为商业航运所用

 

  由于坚冰所阻,航行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因此,北极航道在打通之后并未立即被商船所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核动力破冰船队水平提高,沿途航行安全体系才初步建设而成,人类也才开始尝试在连接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东北航道上进行商业运输。1967年,苏联籍船进行了三次示范性航行,其目的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在苏伊士运河封闭后,东北航道对国际航运的重要价值。但苏联开放东北航道的尝试很快就因国际政治纠纷而告终。1968年,为比较修建阿拉斯加-美国东海岸石油管道和利用西北航道的成本,亨伯石油与炼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前身之一)赞助了成本高达5400万美元的特种船实验项目,而参与此次项目的船舶,则是于1962年交付使用的大型油船“曼哈顿”轮。

 

  半个世纪过去,北极航道的政治和自然面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俄罗斯已明确将东北航道的开发利用视为发展机会。2011年8月份,“弗拉基米尔·吉洪诺夫”轮从摩尔曼斯克港驶往泰国港口,当这艘油船抵达目的港时,比“摩尔曼斯克港-苏伊士运河-目的港”航线用时节约一个星期,航行距离缩短约40%。新世纪以来,北极地区海冰的夏季最小覆盖面积逐年减小,也正是在此时,东北航道的商业运营速度加快,通过船舶数量于2012年达到46艘,货运量从上一年的83万吨升至126万吨,通航期跨度延长至近5个月(7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东北航道作为连接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交通新干线”的雏形显现。

 

  2013年,中国商船开始启用东北航道开展商业运输。当年9月10日,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永盛”轮停靠在鹿特丹港,成为第一艘经过东北航道的中国商船。“永盛”轮通过东北航道到达鹿特丹港的航程约7800海里,行程27天,比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达鹿特丹港的航线航程缩短2800海里,航行时间减少9天。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当时表示,首航北极将积累极区和冰区航行经验,储备前沿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操纵技术及极区航行人才。

 

  随着全球变暖加快,北极不再是几个世纪之前的“航运禁区”,反而成为我国与欧洲的贸易新路径。

 

  谈到此次首航,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蔡梅江分享了一个小插曲,他回忆到,极地科考船“雪龙”号进行我国第五次北极科考期间,时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魏家福与“雪龙”号船长通了电话,希望“雪龙”号船长回国后到集团做一次学术报告。2012年底,魏家福在听取报告之后,现场决定成立北极航行项目组。中国商船启用北极航道既是偶然,也是发展必然。人类对北极的探索没有停止过,前期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现在的成功建立在前人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我们对自然环境和商业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在蔡梅江看来,“雪龙”号已经成功勘测出一条穿越北极通往美国和欧洲的商业航线,而魏家福看好这个商机。

 

  2016年8月5日,“天禧”轮载29200吨纸浆从科特卡港启航回国。作为北极航行“永盛+”项目一部分,“天禧”轮取道东北航道,成为继“永盛”轮和“夏之远6”轮之后,第三艘航行此航道的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也是该公司自营船舶从首次运载纸浆货物欧洲回程。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五年运输175万方的纸浆运输合同,是因为向业界展示了其北极航线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据蔡梅江透露:“从2013年中国商船首航北极到2018年北极航行常态化,现在已经累计航行22次,北极航线精准营销取得了成果,服务能力得到了标志性提升。同时,中远海运特运还将打造一支近30艘船(单艘8万载重吨以上)的纸浆运输船队。”

 

  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今天的世界及中国,北极航道意味着什么?

 

  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说:“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逐年消退,从而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预期逐渐缩短。北极航道与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过苏伊士运河的远东-西北欧航线相比,到达欧洲港口的航程缩短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减少10~15天。另外,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而北极航道的价值就在于它连接了这些重要经济体,使亚洲各国更接近西方市场,促进航道沿线、欧亚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并且,北极航道的大量商用能够缓解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拥堵状况,也会避开索马里海盗。可以说,北极航道的开发为全球航运业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商机,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动力,也为北极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来说,东北航道意义更大,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补充的主要航段。“目前,从中国通往欧洲的航道要穿越马六甲海峡、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东北航道如果实现正常通航,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带来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李振福教授说。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道将为船东减少近1/3的航程与时间,这意味着船舶燃料、人工、物料等与时间相关的成本也将降低30%左右。在航运业燃料与人工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北极航道对于船东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成本给船东带来不小压力,而经北极航道航行的船舶无需支付昂贵的运河通行费用,破冰船的租金也低于苏伊士运河收费,总体航运成本优势明显。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测算,用北极航道代替传统航线的话,每年可节约533亿~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与此同时,北极圈内石油储量预测为9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47 万亿立方米。北极航道开通之后,可作为便捷的运输通道为沿线国家对外油气输出提供新通道,这将大大提升北极航道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与地位。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北极航道还可降低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索马里海域和苏伊士运河等高敏感区域的通道安全风险和经济成本,为我国的能源供给及能源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2017年7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对俄罗斯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邀约做出回应,希望共同开发利用北极航道,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李振福教授表示:“‘冰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参与开发建设北极航道的切实有效路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互联互通,更有助于发挥北极航道缩短运输距离的经济优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