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合一为主线
-清奈海运费
海运新闻 | 2021-05-17 15:55
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
为了确保技术领先,青岛双瑞持续加大研发投进,2020年研发投进达8000万元,优化研发创新机制,改革设立研发中心,打造高水平专业研发团队,为科技研发提供坚强保障。青岛双瑞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目前拥有技术研发职员200人,其中6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专家、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技术专家,为公司发展注进强大动力。目前,青岛双瑞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电化学保护与海水处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发技术平台,持续激发研发创新活力。

青岛双瑞构建了精益生产现场治理平台,将生产过程精细到工位和工序级,依托MES系统,实现技术资料电子化及同步传递,实现生产现场标准化、可视化治理,进步生产异常处理及时性,实现设备规范化治理,为数字化工厂提供作业支撑。
近日,按照山东《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实施细则》规定,省相关“十强”产业专班评选了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奖励企业,共有80家重点企业符合奖励条件,获得省级奖励资金4.94亿元。中国船舶团体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青岛双瑞作为现代海洋产业龙头企业荣登高质量发展企业榜单。
在生产制造环节,青岛双瑞优化生产布局、均衡生产节拍,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建立拉动式“一个流”精益生产模式;建立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平台,实现制造过程数据透明化、工序协同实时化、制造装备数控化和生产信息集成化;推进关键工序和关键设备数控化、智能化改造,建设高效协同数字化车间。
2011年,青岛双瑞承接的“电解法海水处理技术及装置在民用领域的开发应用”军用技术推广专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国防科技产业局验收评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批复要求。该项目开发了能满足相关领域设计要求的电解海水处理装置系统设计软件;研制的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套装备在国内首家获得IMO的终极批准和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依托该项目,青岛双瑞建成了全球第一条压载水处理系统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一期项目形成了510台(套)的年生产能力。目前,这条流水线已经全部完工,具备1200~1500台(套)的年产能。
由点及面拓展 深耕海洋环保产业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治理公约》,规定所有远洋船舶必须按照时间表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
当时,我国尚无一项可用的压载水处理技术。青岛双瑞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在中国船舶团体有限公司和七二五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在电解海水制氯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启动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立项研发。
作为一个成立于2003年的新秀,青岛双瑞缘何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快速成为海洋环境工程领域的佼佼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
自成立以来,青岛双瑞就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方向,聚焦海洋环境保护,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和环保公约法规要求,立足自有核心技术,拓展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持续拓展研发方向和领域,打造可持续实现自主创新的科技研发体系,保持技术全球领先。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领域的成功也坚定了青岛双瑞持续深耕海洋环境保护产业的决心。2017年,青岛双瑞突破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设计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船舶废气SCR脱硝系统,成为国内首套一次性通过曼恩柴油机与透平公司(MDT)的FTA认可,获得CCS、DNV、英国劳氏船级社(LR)三大权威船级社型式认可的设备。2018年,青岛双瑞持续发力,突破洗涤塔设计、洗涤水处理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船舶废气脱硫系统,顺利通过CCS、DNV、LR三大船级社认证。2020年,青岛双瑞突破液化自然气(LNG)低温存储、压力及温度调控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船用LNG供气系统(FGSS),在系统设计、电气控制、安全性等方面完全满足IMO及相关船级社规范要求,并获得LR、DNV和日本船级社(NK)原理认可,在全球市场打响了“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