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非洲国际空运-冷眼看“桂林航空旅客进驾驶舱机长终生停飞”事件

 空运新闻     |      2019-11-05 04:40

  昨天,一个航空自媒体抓出了微博上一个旅客在驾驶舱内的照片,随后在各个媒体开始爆发,发酵。

  今天,包括人民日报、央视等重量级国家媒体也都进行了转发。

  事发的桂林航空公司也出面承认了该事件,而事件发生在整整11个月之前。

  从昨天到今天,我也接受了各家媒体关于此事的采访和探讨,这里再进行一些说明。

  对于大多数媒体将此事件和俄罗斯航空等空难相关联起来吸引眼球,这些完全是商业炒作,因为事件完全没有关联性。

  违规但不是危险行为

  对于该乘客进入驾驶舱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性质?和俄罗斯的机长让自己的孩子驾驶飞机相同吗?

  首先,我们看看该乘客进入驾驶舱的行为是违反了民航局哪个规定?

  对于进入驾驶舱的规定,民航规章CCAR121部,即《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545条规定:

  那么违反这个规定,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很多媒体用了这个规章,但是却没有看到这个规章的处罚对象并不是机组,而是合格证持有人,也就是航空公司。

  也就是说,如果违反旅客进入驾驶舱的规定的行为,是民航局应该对航空公司进行处罚,这个的规章里没有民航局对机长和其他机组成员的处罚条款。

  那么并不是说该旅客进入驾驶舱的行为机组是没有责任的。机组的责任在于违反民航规章,同时一定是违反了公司的手册,因为公司的手册通常会按照民航局的规章制定相应公司规定。

  旅客进入驾驶舱没有触及任何电门、开关、操纵装置,确实是违规,但不是只要进入驾驶舱就是危险的,飞机就失控了,因为很多民航局规定的可以进入驾驶舱的人员他们也是对飞行一窍不通的。比如我自己飞行的就遇到过对高度表认证的国际民航组织人员,他们只是懂高度表,不懂飞行。

  而在911之前,几乎所有的国际航班,尤其是美国的航班,只要申请,很大程度上会得到机长的允许参观驾驶舱的。很多航班的驾驶舱门空中都是打开的。我自己就进过很多航班的驾驶舱,尤其是每次坐Air New-Zealand。

  在911之后,因为反恐等原因才加强了驾驶舱的管理。

  很多自媒体认为如果在驾驶舱里的乘客乱动,乱摸那就危及安全,其实即使旅客在客舱里乱动乱摸,是一样非常危险的。让旅客进入驾驶舱和让旅客驾驶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牵强附会等同起来,是不是所有的人以后都不可以进入驾驶舱了,因为都有可能有危险,如果对所有人员进行有罪推定,那么所有的旅客上飞机都是有风险的,他们都有可能打开机舱门、应急门、放出滑梯。。。

  再说了,同样是运输飞行,很多国外的小型运输飞机连驾驶舱门都没有,第二排的乘客就坐在飞行员后面,看着飞行员驾驶,难道就不行了吗?

  终身停飞合法合规吗?

  本文之所以叫冷眼看这个事件,就是我们严格依照规章、规则来看这个事件。

  首先,在民航规章上没有可以进行终身停飞的处罚依据,而对于航空公司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航空公司可以解聘机长,也可以解聘机长,签订合同,也可以终止合同。但是航空公司对飞行员进行“终身停飞”的依据是什么?因为对于资格认证来说,航空公司没有权利决定飞行员能不能进行飞行,你可以不聘任飞行员担任任何职务和工作,但是不能终止别人的资格,因为能不能飞行的资格是国家的行政行为。应该由国家行政部门做出,比如民航局。

  前文说了,121是民航局对于航空公司的要求,那么航空公司对于机组人员的要求是写在公司的手册里的,而违反该要求的处罚也是写在公司手册里的。

  涉事的航空集团关于机组违反该条要求是被列为所谓的红线。

  该条规定,在机组违反其他人员进入驾驶舱的,责任人解聘机长资格或降低至最低级别,并停飞3-6个月

  对于该规定,我个人觉得合情合理合规,因为本身航空公司和飞行员是雇佣关系,如果飞行员有意违规,承担一定的惩罚也是应该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